第(3/3)頁 然而并沒有。 因為汽缸甲的出力依舊很正常。 技術員們是后來檢修機器時才發現這個問題,隨后詫異起來:怎么六份蒸汽也能讓活塞擁有十份蒸汽才能產生的力量?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家低估了蒸汽膨脹的威力,以至于認為要用十份蒸汽,才能推動活塞達到最大行程。 于是新的改進出現,蒸汽被更有效的利用起來,最后,“完全狀態”下的新式雙汽缸蒸汽機,對于蒸汽的利用效率,比單氣缸蒸汽機提升了至少五成。 這是不得了的提升,所以獲得專利理所當然,林有德隨后想起了火輪船,他覺得若是火輪船換上這樣的蒸汽機,速度一定能有明顯提升。 除此之外,他還從這份資料里得出了一個無奈的結論:蒸汽膨脹的威力,可能都被人忽略了。 這就意味著,這么多年來,那么多蒸汽抽水機,實際上都在浪費蒸汽,浪費大量燃煤。 而火輪船的技術攻關小組,耗費的無數精力、無數個日夜的加班加點,仿佛成了漫無目的的蠻干,研制方向有偏差,對于知識的應用也不夠。 放下資料,林有地忽然覺得眼眶一熱,想哭。 理論決定技術路線的發展方向,他們的理論不行,所以火輪船的研制走了冤枉路,距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知識要靈活運用,結果他們拘泥于所謂的“鐵律”,思路被限制得死死的,陷入技術上的牛角尖,怎么都繞不出來,面對各種技術難點,虛弱無力。 他們這么多年的努力,好像都是白忙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