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夜,驛館里,林有地在下塌處挑燈夜讀,看著一疊資料,不由得入了神,本來這種技術資料是不可以輕易拿到私人住處翻閱的,但他下榻的驛館,本身就在軍器監內,所以不算違反規定。 這些技術資料圖文并茂,詳細介紹了火炮工場所用雙汽缸蒸汽機的與眾不同之處。 雙汽缸蒸汽機,早幾年就出現過,那是因為受限于大尺寸汽缸制造不易,所以人們為了提升蒸汽抽水機的抽水效率,用兩個小尺寸的汽缸來一起挑大梁。 隨著鏜床的廣泛運用,大尺寸汽缸的制造成本降了下來,而制造精度也上來了,所以雙汽缸蒸汽機就很少出現。 現在,出現在火炮工場的雙汽缸蒸汽機,卻有了不一樣的技術改進,達到了質變,所以專利申請獲得了蒸汽機行會的批準。 林有地,此時就是在看相關技術介紹。 雙汽缸同時運轉,每個汽缸的工作模式都是一樣的:注入蒸汽推動活塞移動,然后蒸汽冷凝收縮,活塞往回走,冷凝水外排,下一個循環開始。 所以雙汽缸必然有雙氣路、雙冷凝,這是鐵律,但現在不是了。 蒸汽抽水機,是靠著汽缸活塞帶動杠桿的一端,使得杠桿另一端帶動抽水唧筒,若抽水唧筒換成飛輪,于是往復運動變成旋轉運動。 雙汽缸的活塞連桿分別連接在杠桿的左右兩邊,如此一來,有一個汽缸(暫且名為汽缸甲)實際上不需要進行蒸汽冷凝,因為另一端的汽缸(暫且名為汽缸乙)然會將汽缸甲的活塞“壓”回來。 于是,汽缸甲可以省去冷凝步驟。 問題隨之而來,汽缸甲的蒸汽不需要冷凝,就這么排出去太浪費了,那么要如何加以利用呢? 技術員的解決思路很新穎,那就是將汽缸甲的蒸汽排入汽缸乙,這些蒸汽最后在汽缸乙冷凝,以冷凝水的形式排出去。 如此來,不僅雙冷凝變成了單冷凝,雙汽路也變成了單汽路,兩個汽缸從“并聯”模式,轉變為“串聯”模式: 蒸汽先進入汽缸甲,推動活塞移動,然后進入汽缸乙,同樣推動活塞移動,然后冷凝,使得汽缸乙的活塞往回走,而汽缸乙活塞的運動和汽缸甲的運動方向相反,正好把汽缸甲的活塞“壓”回去。 蒸汽機啟動時,杠桿先靠汽缸乙動起來,之后切換為雙汽缸模式,機器就能正常運轉。 這樣的流程,看上去有些簡單,但實際效果是:這樣的雙汽缸“串聯”使用方式,同樣的蒸汽量,要比單一大汽缸強很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