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樂浪-《逆水行周》
第(1/3)頁
浿水,大量戰船正逆流而上,宛若過江之卿,向著前方浿水北岸平壤城蜂擁而去,這些戰船只有一根桅桿一張帆,沒有常見的棹、槳,靠著微微吹拂的東南風,本不該有如此快的航行速度,卻實實在在的快速航行著。
船艙里,士兵們奮力踩著腳踏以驅動主軸,主軸帶動位于船尾的螺旋槳快速旋轉,產生推力,推動船只在河面上前進。
這種推進方式,讓船只之間可以靠得更近,而船尾翻起的浪花,看上去似乎是魚尾在翻騰,如此許多船只聚集一起航行,遠遠看去就像過江之鯽,十分壯觀。
然而沿岸高句麗營寨的駐軍可不這么想,他們紛紛點起狼煙,向國都傳去最緊急的預警。
自從高句麗遷都平壤,這是中原軍隊第一次接近國都,這對于高句麗來說,等同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
為了抵御周國的海上進犯,高句麗在浿水入海沿岸地區修筑海岸防線,本以為好歹有些效果,然而在渡海遠征的周軍面前,這道防線形同虛設,如今周軍戰船沿浿水進攻,浿水沿岸守軍心急如焚。
急促的號角聲中,浿水沿岸高句麗營寨紛紛派出騎兵,逼近岸邊對著河里船只放箭,盡一切可能延緩周軍戰船的前進步伐,然而這樣的做法只是隔靴撓癢。
浿水水面很寬,如今又是雨季,河水充沛,航行在河道中央的周軍戰船,根本就不會被兩岸射來的箭矢所傷。
大量戰船向著上游航行,而前方水面很快便出現了許多船只。
這些順流而下的船只,很快冒起沖天大火,那是位于上游的高句麗水師釋放出火船,火船密布河面,形成無法穿越的火墻,要將逆流而上的不速之客燒得一干二凈。
立水寨拱衛上游國都,防止敵軍經浿口入河,然后順流而上直接進攻平壤,這是理所當然的布置;一上來就施放大量火船,說明準備充分,采用的火攻戰術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所以有備而來的周軍戰船,面對火船陣不慌不忙,走在最前面的快船,加快行進速度,一頭撞入火船陣中。
這些包著鐵皮的快船,耐火性能很好,而鐵皮之外又掛著生豬皮,防火效果更上一層樓,快船上的士兵借助特制拍桿,不斷拍打著做工粗糙的火船。
許多火船實際上就是木筏,上面堆積著易燃之物,所以只需要用特制的拍桿將其拍散,就能將火船消滅。
而數量占少數的堅固火船,處理起來有些麻煩,周軍快船為了盡快清理火船、確保主力船隊的安全,船上士兵投擲出轟天雷,直接將這些火船炸沉。
硝煙彌漫之中,鼓聲此起彼伏,擊鼓而進的高句麗戰船自上游出擊,來勢洶洶。
他們兵力不少,船只眾多,個個奮勇爭先,試圖給來犯之敵以當頭痛擊,本以為是餓狼撲入羊群,結果卻是綿羊誤入狼群。
來勢洶洶的不速之客,其戰斗力比高句麗水師強很多。
水戰一觸即發,看上去船只不少的高句麗水師,因為沒有實際上的大規模水戰需求,他們的戰斗力平平,雖然是順水進攻,卻被逆流而上的周軍擊潰。
剛爆發的水戰,很快就決出勝負,而周軍戰船未有絲毫停歇,徑直向上游岸邊水寨撲去。
船上的大弩不停發射火油彈,將木制營寨點燃,隨后靠岸的船只上跳下“先登”,迎著箭矢沖向敵營,身披鐵甲的麥鐵杖,作為主將沖鋒在前,率領部下撞入敵群之中。
他首先投擲出手中短矛,趁著對方躲避,抽出戰斧,照著當面敵兵劈下,將對方連盾牌帶腦袋劈成兩半。
鮮血四濺之中,兩軍將士短兵相接,得主將身先士卒激勵的周軍先登斗志昂揚,很快便擊潰敵軍,突入敵軍水寨。
大火漸漸燃起,火光映紅了浿水兩岸,燃燒的水寨化作火炬,為下游河面越來越多的周軍戰船指明了方向。
。。。。。。
浿水南岸,初具規模的周軍壁壘處殺聲震天,圍繞這座壁壘爆發的攻防戰已經持續兩日,高句麗軍想要將這周軍據點拔掉,卻始終未能攻入壁壘。
沿著浿水而上的周軍,先以水師逼近平壤,在這浿水南岸立寨,而陸上兵馬沿著北岸進軍,不久也將來到對岸。
高句麗軍試圖趕在那之前把南岸周軍打退,然而強攻之下未有尺寸進展。
各種進攻手段都用上了,卻在周軍更多的防御手段面前一籌莫展。
眼見著浿水下游又有船隊過來,高句麗一方鳴金收兵,戰場漸漸歸于平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都县|
衡阳市|
鄂托克旗|
偃师市|
通化县|
林甸县|
镇原县|
靖宇县|
华池县|
大庆市|
仲巴县|
左权县|
武平县|
拉萨市|
嘉峪关市|
淳安县|
保亭|
泸溪县|
库车县|
天祝|
宁夏|
汉阴县|
花莲市|
奎屯市|
祁东县|
方城县|
同心县|
洛浦县|
拉孜县|
封开县|
克山县|
丰镇市|
舒兰市|
襄垣县|
巴里|
汽车|
东乡|
拜城县|
温州市|
辰溪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