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動脈-《逆水行周》
第(3/3)頁
饒是如此,光黃鐵路也得建設數年才能開通,不過到那時候,經過新一輪“技術改造”和改制的大冶監,早已經變成“大冶制鐵所”,預計年鐵產量將會接近一千萬斤。
這種鐵產量,會不會不科學?
不會,因為原本歷史里,明代中期以后,僅是沒有著名大型鐵礦的福建一地,年鐵產量就接近兩千萬斤。
對于宇文溫來說,數年后年產鐵超過一千萬斤的大冶制鐵所,冶煉技術及能力不過達到了明中期的水平。
而大冶制鐵所的“原型”,誕生于晚清洋務運動時期的漢冶萍公司,靠著“同樣”的大冶鐵礦山,年鋼產量以萬噸計,占全國鋼產量九成以上。
但近代的冶煉技術,不可能在這個時代出現,所以大冶制鐵所未來年產鐵數千萬斤這種夢,做一下還行,但產鋼上億斤那種夢,真就是白日夢了。
所以,長安至洛陽的鐵路是無法全線建設的,宇文溫構想中的鋼鐵動脈,根本就不現實。
而隨著長安人口越來越多,超過關中的承受能力之后,糧食問題,始終會困擾長安,困擾朝廷。
一旦關中年景不好,當年歉收,天子率百官及長安百姓至洛陽就食的一幕,就會上演。
這是隋唐之際出現過的情形,“就食洛陽”算是無奈之舉,直到安史之亂后,關中人口驟減,這一問題才得以解決。
現在,要解決關中糧食供應緊張問題的方法實際上很簡單,那就是遷都,把東京洛陽作為京城就行了,屆時,什么三門峽砥柱之險、什么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都是浮云。
然而,這不可能。
遷都洛陽,以最簡單的方式有效解決糧食問題,這是從經濟方面考慮,可行性很高,但從政治上考慮,遷都之事難以實行,因為關隴權貴們,不會愿意朝廷中樞離開關中。
此其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雖然僅僅過了一年多時間,洛陽就已經被宇文溫經營成近似于自己的地盤。
任何一個腦子清醒的當權者,不會把中樞放到別人的地盤去,哪怕是親兄弟都不行。
同理,任何一個有想法的實權者,都不會讓中樞離開自己牢牢控制的地盤,哪怕是親兄弟都不行。
“當年”,宋初,趙官家趙匡胤試圖遷都洛陽,因為他的弟弟、開封府尹、晉王趙光義(趙匡義),把京城開封經營成了自己的地盤。
而趙光義,自然是不同意遷都的。
涉及到錢,親兄弟都得明算賬,更別說涉及到政治和權力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亭县|
福鼎市|
通河县|
同仁县|
乌拉特中旗|
桃园县|
和静县|
崇文区|
澳门|
绥江县|
乌兰察布市|
沈丘县|
分宜县|
同德县|
胶州市|
房产|
鲁山县|
江华|
政和县|
偏关县|
北流市|
南投县|
皮山县|
鄂尔多斯市|
吉首市|
武隆县|
八宿县|
云林县|
阿合奇县|
嘉荫县|
开封市|
新野县|
扶沟县|
龙江县|
岳阳市|
资中县|
资兴市|
北票市|
榆中县|
西吉县|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