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師范教育-《逆水行周》
第(2/3)頁
學生的父輩、祖輩在朝中不是高官就是勛貴,所以當老師的飽學之士對這些學生無可奈何,用心學的還好,不用心的那些學生,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
而王頍作為學而優則教的露門學士,一開始是沒人教他如何教書的,當老師的不得要領,當學生的頑劣不堪,那種日子,他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難受,都不知道自己當初是怎么熬過來的。
等一下!我記得當年有個宗室子弟,堂上頑皮被罰整理藏書,結果居然讓其喚作十五的家奴冒名頂替去受罰,這宗室子弟的爵位好像是西陽郡公,莫非....
想到這里,王頍瞥了一眼宇文溫,宇文溫對此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他是“不正常人類”,對于大象二年二月以前的“往事”記得不是很清楚,所以不清楚對方想起了什么往事。
見得王頍對于當老師頗有感慨,開始認同自己的觀點,宇文溫決定趁熱打鐵,而對方那一瞥讓他心里發毛,所以趕緊說下去:
“欲興教育,先得有良師,良師如千里馬,可遇不可求,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師范教育要考慮的事情。”
宇文溫開始向王頍宣揚一個概念,那個概念在原本的歷史里,大概要到近代才會出現,這就是“師范教育”,師范教育就是培養教師,如同工業化生產般大批量培養。
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是兩種概念,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也是兩種概念,一個良師,應該知道如何高效的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還得培養對方的學習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
對于整個教育而言,這樣的老師在蒙學時期很重要,即所謂“開蒙/啟蒙老師”,一個好的啟蒙老師,可以極大調動幼童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幼童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幼童亦是如此,性格不一樣,天賦也不一樣,智力發育程度也不一樣,如何因材施教,是合格的啟蒙老師必須具備的能力。
這樣的能力,大多數老師不是一開始就具備的,有人讀書做學問時是好手,但是要教人卻很蹩腳,需要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經驗教訓之后,才會成長為一名良師。
然后大多被士族聘請,輪不到寒族來分一杯羹。
那么,如果要把教育當做一門產業來經營,師資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不是說有了二劉等經學名家,就真正擁有了深厚的師資力量。
宇文溫之前說過市場要細分,那么教育產業要提供的“貨物”——知識,需要通過老師這一“工具”教授給客戶。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宇文溫認為擁有大量合格的老師,是產業化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像神箭手射箭那樣,弓不行、箭不直,即便射術再精湛也射不中箭靶。
神箭手需要名匠來制弓、制箭,提供合格的“產品”,而教育也是這樣,需要有人能來培養合格的老師,來教育數量眾多的學生。
所以師范教育是必須推行的,而黃州州學,早幾年就在進行這一準備。
到州學求學的學生,家境不一,有的學子囊中羞澀,于是州學便專門組織了“勤工儉學”,讓這些學子能夠通過工作自食其力,將獲得的收入用來承擔求學期間的開支。
學子總歸是讀書人,州學安排勤工儉學,這個“工”自然篩選過一番,不會讓人覺得糟踐學子,幫人代寫書信是其一,到蒙學授課是其二。
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適應當老師,面對著堂下黑壓壓一群人,即便只是幼童,許多第一次當老師的學子,站在堂上緊張得話都說不利索。
然后被頑童們嘲笑,然后面皮薄的人就淚奔跑出學堂。
這種事情很正常,萬事開頭難,州學會有專人幫助學子克服心理難關,然后漸漸地放開,能正常給幼童們講課。
宇文溫舉這個例子,不是要自夸州學的勤工儉學是如何讓學子獲益,而是要說明一件事情:關于師范教育的嘗試,已經進行了數年。
許多在黃州州學求學的學子,學到后面發現自己沒有機會脫穎而出,這就意味著沒什么機會被地方官征辟,所以仕途無望。
但州學組織的勤工儉學,以及求學社組織的義務教師活動,讓他們看到了謀生的另一條路。
求學社積極組織“培訓班”,讓有經驗的蒙學老師來當老師,教這些學子如何當蒙學老師,在培訓班畢業后,這些學子如果愿意,可以作為求學社的“雇員”,以老師的身份到各地蒙學授課。
黃州各郡的蒙學越來越多,而有了商賈的踴躍捐資助學,蒙學前幾年是免費讀書的,這些經過“專業培訓”的老師到蒙學授課當然不會有束脩,他們的收入,是求學社發的“工資”。
以免費教學的蒙學為訓練場,鍛煉這些老師的教學能力,求學社會定期組織這些“員工”開會,討論各自的教學心得,相互提高教學水平。
雖然短短幾年內不會有什么突破性的進展,但這樣的模式,為求學社積攢了寶貴的師范教育經驗,蒙學是如此,郡(縣)學、州學也是如此。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南县|
十堰市|
柳河县|
巴青县|
疏附县|
大邑县|
营口市|
宜州市|
南通市|
黔南|
招远市|
镇雄县|
房产|
广水市|
平谷区|
彝良县|
冀州市|
上思县|
高尔夫|
永丰县|
若羌县|
论坛|
宁远县|
镇原县|
河北区|
繁峙县|
常州市|
四平市|
古田县|
莱阳市|
南乐县|
象州县|
武平县|
济源市|
安陆市|
尉氏县|
兰西县|
连山|
东海县|
健康|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