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逆水行周》
第(2/3)頁
聽眾席里,滿頭大汗的孔穎達極力回想著,他看過《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可是不算太熟,手上又沒有書,無法向辯論雙方那般各種經典信手拈來。
果然,我還是書讀得太少了!
孔穎達在糾結,而旁邊的蕭瑀也在糾結,他是讀過《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卻實在想不通楊司馬舉這個例子,其中的問題到底在哪里。
心亂如麻也就罷了,還有宇文理在旁扯后腿,見著這位不住問,蕭瑀無奈的低聲解釋。
楊濟所說《左傳》中的事件,發生在東周王室“王子朝作亂”之時,周國王城后來有了東西兩個王,王子朝居于東城是為東王,附王子朝者為召簡公、南宮嚚、甘桓公。
某日甘桓公等人又去見王子朝,劉子(劉召公)很憂慮,覺得這些人又要鼓動王子期做壞事,萇弘勸他說這沒有什么可擔心的,只有同心同德的人才能謀義。接著他引用《尚書·泰誓》中武王之語說:紂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
“啊!我知道了!”
蕭瑀說著說著腦袋忽然靈光一閃,他想到了問題的關鍵:萇弘的說辭里,有“同德度義”四字,這是萇弘所說,并非武王所說。
而梅賾所獻《尚書·泰誓》之中,是把“同德度義”作為周武王言論記載的!
《尚書·泰誓》在東周時便已有了,那時的人知道“同德度義”不是周武王言論,為何聲稱源出一體的梅賾《尚書·泰誓》,會出現這種低級錯誤?
蕭瑀想到這里,懊惱的撓著頭:“我如何就沒想到,如何就沒想到,書還是讀得太少了!”
宇文理見著蕭瑀如此表情,嘴巴一張一合也不知該說什么,對方至少還能后知后覺,他甚至連楊司馬用典所指是什么都不懂。
我還是讀書讀得不夠啊!
講臺上,楊濟高聲質疑著:“請問先生!東周時《尚書·泰誓》中武王未說‘同德度義’,為何梅賾所獻《尚書·泰誓》卻以其為武王言論!”
“有《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做旁例,莫非先生認為《左傳》有誤?”
劉炫聞言表情一凝,原本還算嚴密的防線瞬間出現裂痕,他一時間無法回答楊濟的質疑,并非因為不確定《左傳》的內容,相反,是因為他確信《左傳·昭公二十四年》里的內容,確如楊濟所說。
同德度義...我...我居然疏忽了這一點!
楊濟的進攻還沒完,接下來是質疑《君陳》中的“惟孝友于兄弟”,質疑《大禹謨》中“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質疑《大禹謨》中“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之文。
面對著質疑,劉炫不停作出解釋,然而他的解釋雖然勉強讓人接受,但氣勢上已經漸漸被楊濟壓制,辯論接近白熱化,聽眾們聽得鴉雀無聲。
許多人已經跟不上兩位的辯論節奏,雙方引經據典,聽眾們手上沒有書,又沒有達到爛熟于心的地步,聽著聽著已經沒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能跟著雙方的思路走。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用來形容聽眾們此時心中所想再合適不過,然而對于講臺上的聽眾來說,不合適。
鄭通、張軻和章華,在保證速記的同時依舊能保持獨立思考,因為他們對許多典籍已經爛熟于心,雖然有些吃力,但還是能勉強跟上辯論雙方的思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县|
正蓝旗|
东至县|
隆化县|
顺平县|
济源市|
德惠市|
布拖县|
浦城县|
金阳县|
泽库县|
柏乡县|
广东省|
尉犁县|
吉林省|
安化县|
龙山县|
大新县|
鞍山市|
商城县|
沅江市|
昌都县|
开远市|
皮山县|
剑川县|
石阡县|
娄底市|
濮阳县|
连州市|
涟源市|
弋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井冈山市|
汉源县|
临沂市|
棋牌|
隆昌县|
花垣县|
盖州市|
庄浪县|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