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武裝-《逆水行周》
第(2/3)頁
船首艙是活水艙,也叫防搖艙,隨著船首的上升或者下降,活水艙里的水可以流入或者流出,減少船的搖擺,而船尾平衡舵的舵板上開有成排的菱形小孔,所以操縱起來十分省力。
整個船身是以榫頭和鐵釘并用聯接而成,兩舷和船隔艙以鐵釘成排釘合,鐵釘共分兩排,上下交叉釘成,這種重疊釘合的辦法,稱為人字縫。
捻縫技術也有創新,填入縫隙的捻料由石灰、桐油混合而成,然后還將麻絲反復槌搗之后摻在其中,這樣所制捻料的填充、隔水效果很好。
新船采用的最重要技術,就是水密隔艙,這實際上是一種船舶結構,為中原造船技術的一大創舉,是用隔艙板把船艙分割開來,變成互不相通的艙區。
一旦船身受損導致其中一個隔艙進水時,其他隔艙依舊完好,這樣能保證船只的浮力,增加抗沉性,而隔艙板本身也起著加強結構強度的作用,讓船身更堅固。
首先采用在船只上采用水密隔艙的人,據說是東晉時的義軍首領盧循,其所造的“八槽船”,應該是有八個水密隔艙的船只。
水密隔艙技術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經漸漸在造船業里普及,而得益于榫接釘合技術的應用,三艘新式大船的結構強度不小。
每艘船的水密隔艙艙壁,是由底部和兩舷肋骨以及甲板下的橫梁環圍構成,船中部以前的艙壁都安裝在肋骨之前,中部以后的艙壁就安裝在肋骨之后。
這種安裝方式可以防止艙壁移動,使船舷與艙壁緊密結合在一起,牢固的支撐著兩舷,加強了船體的橫向強度。
而在宇文溫的強烈要求下,還額外增加為船只增加了龍骨,龍骨是用一整根干燥過的木料制成,如同人的脊梁骨般,強化了船只的縱向強度。
因為船身的縱向、橫向強度都已經加強,加上布制加筋的疏桿硬帆、尖尖的船底,十分適合遠洋航行。
就在船工們里里外外檢查船只的同時,船上搭載著的大弩被人卸了下來,因為受到海水水汽的侵蝕,其性能已經明顯下降。
這是船只的自衛武器,所以馬虎不得,而新裝上去的自衛武器,卻是宇文溫黑工坊最新研制出來的新裝備:乾興元年式艦載反接舷對海噴進砲。
實際上就是生石灰噴射裝置,可以在瞬間內噴出大量生石灰粉,專門用來對付接舷準備登船的海寇。名字里之所以用“砲”而不是“炮”,那是因為這東西不是火藥作為發射動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开平市|
抚宁县|
开封市|
峨眉山市|
襄樊市|
诏安县|
铁岭市|
临沧市|
金坛市|
蒲城县|
东阳市|
景洪市|
丹东市|
青神县|
土默特左旗|
兴安县|
鹿邑县|
新和县|
普兰店市|
邹平县|
呈贡县|
萝北县|
衢州市|
龙海市|
连城县|
洪泽县|
江西省|
通榆县|
开鲁县|
海门市|
汝州市|
宜城市|
安化县|
沂南县|
和政县|
乡城县|
拉萨市|
遵义市|
南昌县|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