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楚臣》


    第(1/3)頁

    韓謙還是負(fù)責(zé)留守漢壽。

    武陵軍總計就編有高紹、田城、林海崢三營步甲以及楊欽一營水軍,即便不斷有新募兵卒補充進(jìn)來,但前后經(jīng)歷數(shù)次血戰(zhàn),傷亡減員嚴(yán)重。

    目前加上輜重營,武陵軍也就七千人馬,從黔陽、龍牙、辰陽、沅陵、武陵,一路分兵把守,目前倘若還要再分兵來守漢壽,一旦發(fā)生意外,便沒有充足的兵力應(yīng)對。

    韓謙派人去見高承源,請高承源率所部主力到漢壽會合,石首此時的戰(zhàn)略地位有些無足輕重,僅需留少量兵馬防守即可。

    這樣即便發(fā)生什么意外,他們只要將沅江下游最重要的兩座城池守住,將叛軍轄地切割開,使其首尾難相顧,整個戰(zhàn)局就不會有什么大的反覆。

    姚惜水、春十三娘二女也沒有借口隨軍趕往湘江口,焦慮不安的隨韓謙留在漢壽,但她們所擔(dān)憂的意外都沒有發(fā)生,兩天后捷報便相繼傳來。

    五月二十八日夜,高隆使部屬打開白茅城東門,李沖率兩百扈衛(wèi)精銳第一時間殺入城中,控制住東門,但高隆對守軍的控制極為有限,很快全城便驚憂、沸騰起來。

    白茅城內(nèi)的幾名副將以及從漢壽率部逃入白茅的守將,對馬氏倒是忠心耿耿,即便有兩人沒有防備被高隆誘殺,但其他人在侍衛(wèi)親兵的拼死保護(hù)下,成功殺出高隆借夜宴將他們引進(jìn)的包圍圈后,立即組織兵馬反撲東門,想要將東城門奪回來。

    高隆雖為白茅城的主將,但真正忠于他的嫡系親衛(wèi)僅三百余人,與李沖、文瑞臨會合后,死死守住東城門附近街巷要沖,拂曉之時,信昌侯李普、周數(shù)、洗英率主力兵馬殺入白茅城,激戰(zhàn)到午時,才拿下白茅城。

    雖然此戰(zhàn)傷亡不少,但所謂高隆有可能詐降、文瑞臨有可能設(shè)計相害的擔(dān)憂則一掃而空。

    確定高隆、文瑞臨可信,鄭暉便沒有趕去白茅城跟信昌侯李普會合,而是親率六千馬步軍精銳,馬不停蹄的直接穿插到潭州城北的岳麓山。

    白茅城遇襲時,潭州城守軍分出三千馬步軍沿湘江北上增援,但走到半途,白茅城便告失守,成百上千的潰兵往南逃來,這三千馬步軍收攏潰兵后,也是倉皇沿著湘江西岸的馳道,逃回潭州城。

    他們卻沒有料到岳麓山此時已然易手,潭州城內(nèi)的守軍也是一片惶然,都沒有人通風(fēng)報信,三千多叛軍毫無防備踏入鄭暉所布下的埋伏圈,都沒有扛過兩輪攻勢便四散潰逃……

    李知誥原本率部與張蟓之子張封率六千精銳進(jìn)逼到江安城外,計劃與北岸的荊州兵馬會合后,先逼迫駐守江安城的馬元衡出城投降。

    誰都沒有洞庭湖南的戰(zhàn)事會如此的順利,確知信昌侯李普與鄭暉奪下白茅、岳麓山兩個關(guān)鍵點,李知誥、張封兩人隨后便直接放棄對江安城的圍逼,果斷率部南下。

    除了分出一部分兵馬加強武陵、云盤嶺等地防御,防備馬元衡有可能狗急跳墻率部沿沅江逃入防守空虛辰敘兩州外,其他兵馬在李知誥、張封兩人率領(lǐng)下,馬不停蹄的沿著沅江北岸東進(jìn)。

    馬元衡這邊愛降不降,已經(jīng)無關(guān)大局。

    潭州所直接控制的幾座屯營軍府,主要設(shè)于白茅城、湘江以西、韶山以北的洞庭湖西南平原上。

    位于洞庭湖西南平原的桃江、益陽、寧鄉(xiāng)三縣境內(nèi),所設(shè)立的屯營軍府,總計安置有兩萬四千余兵戶,這也是馬家能在洞庭湖及湘江兩岸立足的根基。

    目前這些軍府兵戶里的丁壯健勇都被馬寅、馬循征調(diào)出戰(zhàn),也是最為忠于馬家父子的戰(zhàn)兵,但其眷屬家小都還留在桃江、益陽、寧鄉(xiāng)等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安市| 安龙县| 固安县| 师宗县| 腾冲县| 安阳县| 巴彦县| 西藏| 息烽县| 宁乡县| 东光县| 阿合奇县| 鸡泽县| 德阳市| 林芝县| 南雄市| 金秀| 安义县| 那曲县| 寿宁县| 会东县| 哈尔滨市| 康马县| 昔阳县| 淅川县| 府谷县| 洛隆县| 万全县| 宿州市| 双城市| 鸡东县| 门头沟区| 锦州市| 泉州市| 仪征市| 唐山市| 库尔勒市| 青海省| 澄城县| 沂水县| 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