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楚臣》
第(1/3)頁
沈漾與三皇子找杜崇韜交涉數日,杜崇韜最終同意照三千精壯民夫的標準,額外拔給龍雀軍錢糧,以便龍雀軍在駐地附近自行招募民夫,滿足修筑城寨、協助防守的需求。
實際上就是額外每月撥給龍雀軍三千石粟米、一千石豆料、六十石鹽。
周數、郭亮、高承源所部駐扎在襄州城東側的牛首寨,這筆錢糧在三皇子及沈漾的主張下,自然是優先供給駐所左前部的李知誥及左司使用。
有了這筆錢糧,韓謙才不需要額外再往荊子口及滄浪城貼補物資,甚至還能收攏一些山貨,以彌補之前的虧空。
韓謙不僅在滄浪筑城,荊子口那邊也是同樣建議李知誥先利用殘存的巷道地基修筑百步或七八十步見方的小型圍壘。
李知誥擅治軍、沖鋒陷陣,不擅治理后勤,便索性將分得的兩百多隨軍匠師、匠工,都交給韓謙統一管理。
韓謙在荊子口,與山寨的合作模式,同樣是派出匠師指導石灰燒制及煤炭、鐵料的開采、冶煉,由左司負責收購,以此實際能節省掉大半的人力,使得相關工作能夠快速推進。
兵諫之后,韓謙一度擔心李知誥對第一都的掌控會經歷嚴竣的考驗,畢竟龍雀軍的基層武官,幾乎都是由信昌侯府的家兵充任,理論上他們都是要效忠于信昌侯李普的。
不過,事實證明韓謙的擔憂有些多余。
浙東郡王李遇統兵時,李普更多是從事輔助之事,而李知誥從十四歲時就編入營伍,最早是李遇身邊的親衛牙兵,十八歲則正式到第一線領兵,最初就是擔任斥候哨官。
大楚在金陵開國之后,北面的疆域大體確認下來,徐明珍、杜崇韜等將鎮守北線,與梁軍對抗,但南線的開疆拓土則持續到天佑八年才算是基本穩定下來。
這一期間,李遇所部所承擔的作戰任務最為繁重。
李知誥很年輕,但擅治軍用兵,作戰也勇猛,很得其伯父李遇的賞識,也是從隊率一步步成長為都將——李遇調入朝中,不再領兵,而李知誥也離開軍隊,到州縣擔任法曹參軍,又積累治理政務、刑獄方面的經驗。
周元、周數、柴建等人,確實是信昌侯府及晚紅樓直接培養出來的嫡系,非李知誥所能控制,但信昌侯府的普通家兵,有很多則是李知誥在軍中直接帶出來的精銳悍卒。
李知誥也有意將嫡系親信,安排到他親領的第一都,在此之前信昌侯李普及黑紗婦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都想著盡可能加強第一都的戰力,對李知誥這樣的安排也沒有提出異議。
他們壓根就沒有想到李知誥會脫離他們的控制。
這些將卒的眷屬,都編入屯營軍府,也不再受信昌侯府的直接控制。
至于將原侍衛營五百精銳,編入第一都,也沒有遇到什么阻力。
畢竟臨江侯府侍衛營從一百五十人擴編到五百精銳,是在李知誥手里完成的。
這時候即便第一都有部分異議的聲音,也就被李知誥很快壓制下去。
…………
…………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尾市|
永平县|
广水市|
嵊泗县|
天台县|
五峰|
宁南县|
江孜县|
阿荣旗|
竹北市|
民权县|
昔阳县|
墨竹工卡县|
余庆县|
临澧县|
昆山市|
林芝县|
普定县|
固始县|
宾川县|
甘谷县|
凉城县|
宝山区|
商丘市|
共和县|
泉州市|
乃东县|
英超|
临泉县|
获嘉县|
蒲城县|
谢通门县|
黄浦区|
永兴县|
井冈山市|
凤冈县|
玉林市|
新宁县|
星子县|
游戏|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