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長記性,又被打臉了吧?】 在大家嘲笑樂評人的時候,尤夢黎的粉絲們卻在關注: 【等等,尤夢黎性格很“包子”,被欺負被罵了都不還嘴,怎么今天這么激動?】 【第一次見到尤夢黎在微博上吵架,很不適應。】 【她為什么為了蘇哲這么激動?】 粉絲們有不妙的預感。 酥油餅CP粉們卻興奮壞了: 【“你們可以罵我,但不能罵我哥”!真的太甜了!】 【kswl!其他CP都是邪道,還是酥油餅最甜!】 【兩人簡直是伯牙子期,互相懂對方的音樂理念,智性戀已經迷死這一對了,請務必鎖死。】 【我無法想像,兩人生一個孩子的話,能不能超越貝多芬、莫扎特?】 【我建議他們盡早結婚,號召國家響應,三年抱倆,五年生仨,樂壇未來就靠你們的孩子啦!】 【還有姚長城,別折騰那破藍鞋了,抓緊回家多生孩子,男女籃的未來就看你孩子的性別!】 樂評辯論帖,莫名其妙就變成了催生帖,這幫CP粉面對父母催生時苦大仇深,催生蘇哲時倒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不僅如此,《華夏歌會》最新一期的視頻,也莫名其妙地變成了“許愿池”。 在《告白氣球》和《星晴》這兩首歌的時間里,無數人發彈幕告白,徹底遮住了畫面。 告白的人多了,當然有成功的人,紛紛回來還愿: 【已經在一起了,謝謝蘇哲!】 【不騙大家,我剛在彈幕上告白,就收到了對象的告白信息。】 【太靈了,我看玄學還不信,結果自己只是在彈幕發了對方的名字,立即就告白成功了。】 他們確實沒有說謊,但這叫幸存者效應—— 告白失敗的人都忙著自閉,哪有心情跑過來說不管用? 于是來還愿的,可不都是成功者嗎? 但當代網友的精神狀態是,嘴上反封建迷信,信唯物主義,到事兒上就信玄學了。 游戲抽卡都得玄學,更別說告白了,聽說這里靈,管他聽不聽歌,就都來許愿。 本來網上就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許愿池”,比如柳禾珞微博下就一堆求錦鯉的,如今《華夏歌會》里的《告白氣球》和《星晴》也成了著名的“賽博許愿池”,專管姻緣。 甚至還莫名其妙地有了分類: 男追女在《告白氣球》發彈幕,女追男在《星晴》發彈幕。 包括單身求偶,也這么分。 蘇哲自己都看懵了: “這又不是廁所,怎么還分男女?” 《華夏歌會》更是驚喜,看著點擊量和彈幕數瘋狂上漲,瞬間超過了以往的最高記錄,而且還在不斷上漲中。 只可惜現實中的許愿池要扔一個硬幣,賽博許愿池卻只需要發彈幕,賺不到錢,否則這都能立個月老廟了,香火絕對少不了。 這讓他們忍不住感慨: “蘇哲牛逼啊!真是請對他了!” 蘇哲接到歌會的感謝電話時,還覺得哭笑不得,認為只是個有趣的巧合罷了,直到系統提示—— 【正面人設:賽博月老(8%)】 【抽取獎勵:翻花繩(初級)】 蘇哲:…… “這槽點也太多了吧?賽博月老是什么破人設?怎么漲進度?難道要在網上開婚介所?還是去《非誠勿擾》當主持人?” “還有翻花繩是什么破獎勵?因為月老擅長牽紅線,就會翻花繩嗎?” 這破獎勵完全沒有作用,再加上這破人設也不誘人,蘇哲沒有絲毫提升的動力: “算了,就放在系統里發霉吧,我才不想當月老。” 雖然“賽博月老”的人設不吸引他,但名聲傳出去后,更多的人聽到了這兩首歌,無數歌迷求他快點發專輯。 蘇哲也終于放出了新專的名字《過去的CD》,和全部12首歌的歌名。 看到歌單后,大家終于確定了—— 這12首全都是情歌! 于是樂評人們找到了新的角度,開始批評蘇哲。 別覺得奇怪,為什么他們盯緊了蘇哲?當然是為了熱度啊! 夸獎哪有熱度?夸得再好,有甘蔗們夸得好聽、夸得花樣百出嗎? 不可能! 所以必須批評!所謂罵一句蘇哲大紅大紫。 對于樂評人來說,只有罵大熱的明星,批評大熱的歌曲,才能獲得最大的熱度。 而且除了蹭熱度外,他們也想借此獲得更高的地位和錢財。 ——因為任何做評論(評測)的,最賺錢的辦法就是收保護費。 比如米國影評人最巔峰期,說你垃圾,有可能讓你損失幾百上千萬票房;夸你優秀,也有可能增長幾百上千萬票房。 更別說某些頂尖影評人,還能影響到獎項歸屬,都是名利。 所以哪怕是七大制片廠,也得給他們交保護費,不求能顛倒黑白,只求稍有些偏向就足夠了。 反倒是國內,影評人收錢辦事太明顯(《無極》都夸),導致沒什么權威性,對票房的影響力很低。 樂評人更別說了,和網文評論差不多,他們越看衰的歌曲(網文)反倒越火爆。 評論人收保護費這件事,國內最好的例子是格力之虎,逮著蘋果母公司一頓噴。 雖然有些是真的,但傾向性太明顯了,就想敲詐保護費,沒想到對方老板是說脫口秀的…… 總之,樂評人盯上蘇哲了: 【只會寫小甜歌,蘇哲江郎才盡了。】 【民謠之王墮落了!一整張專輯竟然全都是情歌。】 【雖然沒聽到專輯其他歌,不知道質量,但題材單一,只寫愛情,再也不是曾經關注理想,關注友情的那個蘇哲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