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愛國趕緊的去催廠房了,現在這個時間段已經可以大干快上了,這個時候廠房就一層,雖然說修建不是問題,但是基本都是人力,后世的什么攪拌車,天泵等等的都還沒有,就連塔吊也沒有,當然也不需要塔吊。 劉海這邊一邊琢磨六缸柴油機,一邊等著李大力幾人制作船用推進器,平板卡車搞運輸也是可以的,兩邊留下插欄板的位置。 這個時候運輸肯定要有欄板,你要沒有,信不信到地方都沒有了。 路上都給你弄沒有了,現在司機出門都帶槍的,距離舊社會還沒幾年,很多地方你跟他說法律,還不如當地族長一句話管用,法制社會那是在很多年之后。 因為戰爭原因,各個地方喜歡抱團取暖,一個地方一個姓那就是得聽族長的,京都周圍好一些,其他地方伱要從俺們這里過,不得拿幾個?不然信不信弄死你丫的。 劉海在忙的時候,朱海洋的同學周明成找到了朱老師。 “海洋,看看這個。”周明成拿著一份資料給朱海洋。 朱海洋仔細一看,驚訝的問道:“這就匯報上來了?” “嗯,他們打電話沒多久,就上報上來了,現在部里面專家已經連夜趕到那邊了,這次紅薯與土豆高產項目,多半是成了。”周明成有些激動,因為這個發現是自己發現的,一旦成了,那就是有功之人。 “海洋,這里面還有你的功勞,要不是因為有你,我也發現不了。”周明成又激動的說道。 朱海洋趕緊擺擺手說道:“我就算了。” “海洋,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周明成急眼了。 朱海洋趕緊說道:“我也就是那么順嘴一說,而且我已經是教授了,我的功勞還不少,干事情的是你,沒有你找人在南邊試驗,那些土豆,紅薯還不是被吃了。” “是啊,民間不知道多少優秀的作物沒有被發現啊。”周明成想到了自己這個同學是教授了,自己連助教都不是……唉。 周明成又問道:“劉海同志呢,他那邊?” “回頭我問問他。”朱海洋覺得劉海也不會要,自己這個學生功勞多的去了。 “海洋,我會如實匯報的,咱們做研究的,就要實事求是,這次如果我不如實匯報,下一次說不定就會在研究上說謊。”周明成搖搖頭說道,周明成也衡量過,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上次自己去查看,還在人家廠子里面喝醉了。 朱海洋搖搖頭,開口說道:“隨便你吧,不過我看資料上說的紅薯不好吃,不應該啊,劉海給我送的有,感覺很不錯啊。” “海洋,這是南北差異,這些紅薯在我們這邊產量低一些,好吃,在南方水分大,自然就不好吃,只要產量高就可以,大力推廣畜牧業,這一次部里面驗收之后,會大力推廣,現在吃個肉太難了。”周明成繼續說道。 “是這個道理。” 晚上劉海來上課,朱海洋這么一說,劉海就開口說道:“老師,我能有什么功勞,我就是看里面一部分長的好一些而已。” 當初劉海在種植的時候弄了一個花頭,一部分航母的,一部分正常的,一塊地里面就一片紅薯土豆特別好,其余的都一般,不然怎么對比? 以后說起來,誰知道啊,我又不懂種植,我就是開荒種植呢? 其實劉海想多了,在這個大吹風的時代,下面報告的東西比劉海這個離譜多了去了,什么幾百斤的南瓜,一百斤一個的紅薯。 很多時候上面派了專家下去,才發現是假的……。 有些時候真正搞研究的一看報告的東西,都知道有問題,但是很多領導不懂這些,只要有成績就吹……。 “隨他去吧。”朱海洋也點點頭。 劉海先在大一辦公室補課之后,又與朱海洋閑聊了一下老師的項目,這才離開。 劉海又騎著自己的挎斗車了,當然劉海出門帶著槍的,頭盔也有的,京都這個時候特務不少的。 第二天劉海又主動把這件事情跟孫愛國匯報了,廠長哈哈一笑:“那片地方好啊,出了多少成果了,我記得去年幾顆玉米也不錯,今年沒有種植?” “沒有,忙的忘記了。” “那就算了。” 劉海怎么覺得廠長有些悶悶不樂的呢? 原來孫愛國打聽了一下,發現咱們現在已經有魚雷艇了,速度最高可以達到42節,雖然比劉海說的要慢一些,但是已經足夠快了,原本的想法就有些落空了。 劉海當然不知道這一點,回到維修科繼續搞自己的拖車。 “按照道理來說4.2米就足夠了,畢竟是90的挖機。” “但是從貨運與道路的角度出發,這個有點小了。” 現在的道路不好有兩個方面,第一是路況,第二就是轉彎半徑等等的,太長的話有些問題。 “就4.2米,到時候按照需求可以在后面加拖掛。”細細的思考了一下,劉海還是采用了4.2米,這樣大部分山區什么也不怕了,至于平原什么的,后面加一個拖掛就是了。 “平頭還是老式解放的那種?” “還是老解放的那種吧,反正車也不長。” “加空調嗎?” “熱空調可以,冷的就算了吧,可以在駕駛室加個小風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