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收音機,不要。” “液壓轉向助力?算了,反正現在基本都沒有,小汽車倒是可以搞液壓助力轉向。” 劉海把需求先列出來,最后一點劉海拿不定主意,那就是上不上四驅? “弄兩個版本?” “這不是要兩個變速箱?” “四驅部隊用好,另外川藏線也用的比較好吧?” “頭大啊。” 劉海看著需求,感覺頭大。 有問題找組織啊,于是劉海就拿著一張紙找到了廠長,把自己想法說了一遍。 “等等,等等,小劉你的意思是卡車還可以加長?最長多長?”孫愛國聽到劉海的話,趕緊問道。 “平原6.2米長的貨箱沒問題,但是廠長,您要考慮道路問題,轉彎半徑。”劉海比劃了一下說道。 “咱們造車的,又不是修路的,他們不會修嗎?”孫愛國說的理直氣壯的。 “呃,那廠長的意思是?” “6.2米后驅搞一個。” “4.2四驅搞一個,你看怎么樣?” “可以是可以。” “那就這樣搞,必須要搞大的。” “好吧。” 回到維修科,劉海才意識到自己犯錯了,這個時候都是大干快上的,卡車當然是大好了,什么叫獨一份? 六缸柴油機不復雜,變速箱也不復雜,這玩意比起飛機的渦扇發動機,根本沒法看,無論是材料還是說技術。 不過李大力幾人制造跟不上,劉海自己才不去制造什么的。 于是實驗室這邊,李大力三人悶頭制造汽油機船用掛機,科長則準備種地,沒錯。 其實劉海也想出來活動活動,辦公室作圖長了人受不了。 看著這一塊地,劉海挖了兩下,一拍腦袋,挖什么挖?弄個微耕機出來,山地神器。 微耕機一般是8馬力的單缸柴油機,在現代農村,特別是西南地區的山區很受歡迎,只要不是臺階,人走的路都可以走。 有臺階兩個人直接抬上去就好了,很多蔬菜大棚都用這種,算是微型的手扶拖拉機。 得,劉海進了辦公室,發現自己本來是出去活動活動的,這又進來了,不過一想,自己挖地浪費時間,搞個微耕機出來受益大眾。 但是回頭一想,與其搞微耕機,還不如搞卡車……。 于是設備科那邊就被劉海丟了一堆的圖紙,因為現在鋼板質量不怎么好,所以車底盤必須要鍛造過,這樣鍛造過的大梁,裝了二三十噸沒啥問題,不鍛造的大梁就不好說了,畢竟現在的鋼板不像后世那些大型軋機出來的,要什么樣的都有。 一個是6米2的卡車,一個4.2米的,當然還有傳動軸,這個也需要鍛造,現代冶煉技術過關,看著車的傳動軸直徑小,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個時候冶煉技術等等不行,那么就只有做的大一些了。 設備科這邊拿到圖紙,就趕緊送到軋鋼廠去了,軋鋼廠這邊現在就是一個配套廠子了,領導說了,對面重工廠的拿來的圖紙,必須第一時間完成。 軋鋼廠以前感覺沒面子,但是過了一個肥年,巴不得廠子合并過去呢,現在食堂三天兩頭也有肉吃了。 上級不是沒想過合并,但是孫愛國拒絕了,孫愛國嘴上說什么自己管不過來,其實也知道人家一個廠合并,管理以后是一個大問題,再說自己這邊車間多的是了。 劉海自己親自上手了,微耕機再等等了,等卡車制造出來,讓李大力幾人搞就是了。 —————————————— 劉海自己親自做模具的時候,農業部的專家已經到了南方。 在廣省南邊某個試驗田里面,部里面的專家組正親自看著一片一畝的紅薯地,藤蔓收割了稱重,然后是挖紅薯,一個個的大紅薯被挖出來了。 因為冬季只有在這南邊部分地方可以種植紅薯,其余的地方種植不行,就這樣這邊冬季都有點沒挺過去。 紅薯藤可不會丟棄,一旦驗收通過,這些會送到各個省市,可以從南到北種植,六月份在北方種植,九月底就可以收獲第一批了。 “產量很高啊,周圍村子種植的怎么樣?”部里面專家也知道試驗田與農戶種植的有差距。 “這邊收了之后,那邊諸位領導隨便選一塊就是了,村子種植的不少。”這邊農研所的人自信的說道。 “好。” 專家們忙碌了好幾天,結果出來了,試驗田單紅薯就達到了接近8000斤,算上藤蔓什么的萬斤(現代大田管理的好,氣候好,最高可以達到一萬斤,農作物受到氣候影響很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