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日,趙弘潤將冶造局內的所有人都聚集在局內的一處廣場上,與他們一同席地而坐,針對如何提高蠟燭的單位時間產量而展開討論。 不得不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沒過多久,便有一名工匠站了起來,提議道:“不如采用戶部鑄幣的方法,打造大型模具,一次可產量一百支?!? 聽聞此言,周圍的工匠們紛紛點頭稱是。 要知道,他們可是冶造局,善于打造任何大型模具,哪怕是戶部用來鑄造錢幣的模具,亦是出自他們這些冶造局的工匠們之手,因此,打造一個大型的用來制造蠟燭的模具,根本不在話下。 但是趙弘潤對此并不滿意。 畢竟,制造大型模具他也早就想到了,讓他犯難的是如何解決燭芯問題,不得不說,這位工匠所提的建議,并沒有說到點子上。 這時,又有一名工匠站了起來,猶豫不決地說道:“殿下,不如這樣:反正燭芯是要浸透燭油的,而浸透燭油的燭芯,冷卻后亦會凝固成型,我冶造局打造完整的蠟燭模具,在往蠟燭內灌入燭油后,再將早已凝固成型的燭芯插入進入……” 不得不說,這位老匠師的話,讓趙弘潤眼睛一亮。 可就在這時,另外一名工匠皺眉反駁道:“可如此,如何確保燭芯定是在蠟燭的中間位置呢?據某猜測,盡管燭芯事先凝固成型,可若是插入滾燙的燭油內,燭芯必定軟化,軟化下來的棉線,不能確保橫貫蠟燭,更別說還得處于中間位置。……老匠師的提議,恐怕不妥。” 聽了這番話,非但先前那名老匠師點點頭滿臉遺憾地又坐了下來,就連附近的工匠們亦是議論紛紛,覺得這番話確實大有道理。 而對此。趙弘潤的表情有些古怪。 因為在他看來,那位老工匠的提議十分有建設性,因此,他試探著說道:“滾燙的燭油會軟化燭芯表層的凝固燭油。那么,降低燭油的溫度呢?” “那也不能確保燭芯一定能蠟燭的中間位置?!币痹炀值睦晒訇愬磽u著頭肯定道:“這個辦法不好?!? 『……』 趙弘潤張了張嘴,竟無言以對。 他感覺,冶造局的工匠們,仿佛是力求完美的強迫癥患者。過于講究精益求精,雖然說這沒有什么不好。 “要是燭芯不會軟下來就好了。”冶造局的郎官程琳在旁嘀咕道。 聽聞此言,趙弘潤心中微微一動。 他想了想,沉吟道:“本王倒是有個主意,不知可行不可行?!? “肅王殿下請講。”局丞王甫連忙說道。 見此,趙弘潤一邊雙手比劃著,一邊低聲說道:“取一根竹絲,將棉線一圈圈纏繞在上頭,以此充當燭芯,就不太會彎曲。” 話音剛落。只見空地上鴉雀無聲,許許多多工匠們瞪大眼睛瞅著趙弘潤,面露驚喜與古怪之色。 『難不成肅王殿下早就主意?……其實到最后那兩千兩銀子的賞賜最終還是被這位殿下自己得了去?』 許多惦記著那兩千兩賞銀的工匠們,眼巴巴地瞅著趙弘潤。 不得不說,冶造局的工匠們相當務實,當即便有人興匆匆地取來幾根竹絲與一團棉線,按照趙弘潤所說的方式,將棉線以螺旋狀纏繞在那根竹絲上。 第一次嘗試,失敗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