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肅氏度量衡新規-《大魏宮廷》
第(2/3)頁
『肅斤制:銖0.5克、錢5g、兩50g、斤500g、鈞5000g、石50000g』
總的來說。肅斤制與舊斤制換算有著顯著的差別,但是,其十進位的換算也顯然要比舊有的斤兩制容易得多,可以說是一目了然,但遺憾的是,還是有不少人對此心存疑意。
這不,冶造局的局丞王甫在隱晦地勸說未果后,小心翼翼地說道:“殿下,要不然,『新的斤制』先在我冶造局使用,暫不推向朝中六部?”
“王局丞是在擔心戶部的反應?”趙弘潤顯然是看穿了王甫的心思。
想想也是,要知道戶部掌管著大魏全國的經濟體制,而原先的體制,都是采用『一斤十六兩』的舊規定,并且,大魏境內國民普遍也習慣了這種方式,而如今,他趙弘潤突然退出『一斤十兩』的新規定,暫時不說會不會遭到許多人的反對,更不妙的是,新的規定一旦流入市場,勢必會造成大魏市面上的混亂。
甚至極有可能,有些黑心的商人會利用新舊兩種規定來謀取不義之財,而這種事到最后,最吃虧的往往都是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
想到這里,趙弘潤對王甫以及周圍圍觀的匠工們言道:“或許諸位不能理解本王為何做出這樣的規定,就當是本王的任性,從今日起,我冶造局棄用原來的斤兩制,而采用新的規定。……不過,正如王局丞所言,由于新規有可能導致國內市集的混亂,因此,斤兩新規暫時不向六部二十四推行,僅在我冶造局投入使用。”
說著,趙弘潤當即冶造局的鐵匠們去打造精確的『兩』、『斤』、『鈞』等秤砣(砝碼),要求打造一兩、二兩、五兩、一斤、二斤、五斤、一鈞、二鈞、五鈞等單位的鐵砣,制成后妥善保管在冶造局內,作為日后的依據。
而在此之后,趙弘潤便回過頭來的制定『量』的標準,即容積標準。
在大魏,在『容積』的制定上,存在著一定的混亂,比如石(dan),它明明是重量單位,但是古人卻又規定『10斗=1石』,石又變成容積單位了,這使得古時容積與重量的單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混亂。
而這,正是趙弘潤希望根除的。他想要一個更加明確的容積計量單位列表。
至于容積的現實衡量物,古人一直以來都選用米作為衡量標準,但是趙弘潤并沒有采用,他仍然習慣于采用水。畢竟用稻米或黃米作為計量容積的實物,很容易出現誤差,而水則能最大程度上保證減少誤差。
當然了,這里所說的水,指的是常溫下的純水。
遵從記憶中水的密度的制定方式。趙弘潤也打算將重量與容積的換算利用純水聯系起來:將可容納一肅斤純水的單位容積,規定為升。『注:約值0.5L。』
同時規定『1鐘(釜)=10斛=100斗=1千升=1萬合』。
『注:由于古人習慣用稻米測量容積,而稻米的密度是1.8而水密度為1,因此,可以視為,肅升制,是原先舊容積的一半左右。』
可難就難在,要打造出一只可精準容納一升水的器皿,并非是那么容易。如此類題,要精確地打造出代表鐘、斛、斗、升、合這些代表著肅升制的基準單位容器。并不是那么簡單,哪怕是趙弘潤,也要通過一番復雜的計算后才能設計出那些器皿。
好在肅升制的容積幾乎都是舊升制的一半左右,因此,冶造局的工匠們倒也能夠以此作為依據,打造出趙弘潤所要求的精準器皿。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坛市|
宁明县|
玛沁县|
吉安市|
繁峙县|
措勤县|
浠水县|
溆浦县|
手机|
天全县|
浦城县|
延安市|
梓潼县|
庄河市|
电白县|
英吉沙县|
汝阳县|
西和县|
东平县|
苗栗县|
辽宁省|
荣成市|
广州市|
达州市|
越西县|
蓬安县|
大理市|
静海县|
龙南县|
武清区|
漾濞|
姚安县|
南部县|
云南省|
南召县|
泰顺县|
金溪县|
沛县|
洮南市|
永修县|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