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時間全國都掀起了一場發明熱,在未來幾十年內,不少有用的東西被發明出來,上報到發明局申請到了專利。 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趙禎平白無故地出了這么大的風頭,高興不已,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理由找趙駿要筆記本玩了。 朕只是想從歷史里找更多的發明創造,朕有什么錯? 惹得趙駿翻著白眼無言以對。 四月份,趙駿前往武安。 眾所周知,后世我國河北省是鋼鐵重要基地,也是全國排名第一的產鋼省份。 之所以如此,一來這里鐵礦和煤礦極多,二來交通也最便利。 其中又以邯鄲鋼鐵和唐山鋼鐵最出名。 但在宋代,唐山就算了。 那是遼國地盤。 可為什么趙駿沒有選在后世著名的煤炭和高品位鐵礦石產區邯鄲呢? 因為交通。 宋代邯鄲只有一些小河流,沒有中大型河流。 最近的大河是四十公里外的滏水和洺水。 而武安同樣也產煤礦和鐵,但它離洺水的距離只有幾公里,而且洺水連著漳水,漳水又連著永濟渠。 所以此時的武安比邯鄲更適合鋼鐵冶煉。 趙駿在汴梁就召集鐵匠建設了小型鋼鐵工廠,經過幾年實驗,終于把貝斯韋空氣煉鋼法還有貝塞麥轉爐煉鋼法搞了出來。 那么興辦鋼鐵廠就勢在必行。 從去年開始他就令人在武安和洺水之間修建水渠,并且擴展洺水河道,在武安東面,也就是后世九龍山礦區山腳開始修建廠房。 經過一年的努力,水渠修建好了,河道也擴展了,廠房也建得差不多,而且還準備了大量冶煉設備和工具。 四月六日,武安縣縣城外,武安縣令韓公彥以及負責這次建造的技術官員蔡質早已經等候。 趙駿的徐徐到了近前。 大小一眾官員連忙上去說道:“見過知院!” “嗯。” 趙駿下了馬車,點點頭道:“誰是蔡質。” “下官在。” 武安坑冶鑄鐵監知監蔡質連忙上前說道。 此人的曾祖父蔡綰曾經在宋初就是武安苑城三冶使,算是祖上專門負責冶煉制造。 “武安煉鐵歷史發展很長,但這一次是煉鋼,你有沒有信心啊?” 趙駿笑著問道。 “下官定萬死不辭!” 蔡質忙道。 “嗯,介紹一下情況吧。” “是。” 眾人就邊走蔡質就邊說。 武安煉鐵歷史能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以木炭為煉鐵材料,后來鼓風機發明,就以煤炭煉鐵。 只是煤炭含雜質頗多,主要是硫、磷,導致質量不佳,所以大宋的鐵器質量不是很好,史料記載“極脆易折”。 賈昌朝就曾經說過“造之不精,多脆狀”。 沒辦法,其實到宋朝以后,煤炭就已經成為了主要煉制方式,木炭的成本還是太高了,就必然會導致質量下降。 不過趙駿的貝斯韋空氣煉鋼法卻能完美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加入空氣,將鐵水中的硫和磷氧化成易于分離的氧化物,從而降低鐵水里面的硫和磷,讓鐵變成鋼。 事實上貝塞麥轉爐煉鋼法和貝斯韋空氣煉鋼法本就是相輔相成,一個是能大幅度提高煉鋼效率,另外一個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鋼鐵質量。 眼下趙駿通過幾年的試驗,已經制作出了適用于這兩個辦法的鋼鐵轉爐,現在正是開始大幅度制造的時候。 一行人很快來到了鋼鐵廠,此時鋼鐵廠是建立在原來的冶煉廠上,受限于發展水平,肯定不是后世那種鋼鐵廠房,只是用夯土墻和磚頭壘砌。 甚至還有一些高爐直接就在室外擺著,下雨天的時候也只能用棚子遮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