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什么泉下有知,也不會有什么對死者的告慰,有的只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就此消散。 但對于受害者家屬來說,只有親眼看著罪犯被處死,心里的恨意才能夠消散,才能夠帶著受害者的遺愿,開始嶄新的生活。 這對于他們來說,便已是最大的藉慰。足以撫平心靈的傷口,給予他們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 所以仇恨或許不是放下,而是消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令人重生! “法律的目的,從來都不是懲罰,而是為了關(guān)懷與保障。那些人罪有應(yīng)得,就該讓他們?nèi)ニ馈R源藖黻P(guān)懷那些弱者,保障那些受他們欺壓,受他們迫害的人。” 趙駿最后環(huán)視眾人,沉聲說道:“人生不能重來,不管是對罪犯亦或者對受害者,汴梁的百姓遭受了多少劫難,那就應(yīng)該讓那些人去償還,以彌補受害者家屬,這才是真正的告慰,才是真正的法治,在這一點上,大宋還差得太遠。” “所以這就是你重新改變刑部,要它起一個制定法律作用的原因?” 趙禎有些明悟。 “是的。” 趙駿點點頭,先喝了一口茶,隨后又道:“大宋的律法在這方面顯然還不夠嚴謹以及完善,伱們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從來都只考慮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卻不知道越維護,越會讓百姓離心離德。” “為什么?” 呂夷簡皺起眉頭道:“歷朝歷代都是這么做的。” “歷朝歷代都這么做,是因為他們有局限性,而不是說這么做是對的,也不代表你們可以蕭規(guī)曹隨,這樣只會讓大宋成為歷朝歷代的一份子。” 趙駿放下手中的茶杯,嚴肅地望著眾人,緩慢而有力地說道:“大宋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軍隊、經(jīng)濟、教育等等硬實力,都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還有法治以及法治精神,這才是大宋需要的東西!” “法治精神?” 眾人又聽到了一個從未聽過的詞語。 “不錯,法治精神,就是依法治國的標(biāo)準(zhǔn),只有法治精神才能保障底層百姓的公平,關(guān)懷保障弱勢群體的權(quán)益,維護世間的正義!” 趙駿發(fā)出了肅然地吶喊:“唯有真正善待百姓,保護百姓,讓百姓感覺到這樣的公正存在,正義存在!他們才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擁護你們,擁護這個國家。而這樣的國家,才能長久!” 一席話語,振聾發(fā)聵。 宋代的法律繼承隋唐,隋唐就以寬簡為主,主要有“笞、杖、徒、流、死”五種刑罰。 其中徒刑就是坐牢,這個刑罰在漢代比較嚴重,最高是城旦舂,也就是無期徒刑,但可以花錢贖,要是錢到位的話,可能一兩年就出來了。 而隋唐時期,徒刑比重就下降了很多,最多也就關(guān)幾年時間。 宋朝繼承隋唐的法制,徒刑甚至比隋唐還輕,一般也就關(guān)一到三年。 由于坐牢會增加朝廷的財政支出,所以當(dāng)時遇到重型犯罪基本以流放為主。 只是說是流放,實際上只要你有錢,甚至都不用被流放,即便真被流放了,一路上日子也過得很舒服。 比如《水滸傳》里,宋江因殺人被流放江州的時候,兩個衙役都客客氣氣。即便到了江州,由于使了銀錢,連殺威棒都不需要打,錄入抄事房,出入自由,跟回自己家一樣。 從這里就能看出宋代所謂的流放刑罰有多少水分。 并且到了被流放地之后,也不需要坐牢,基本的人身自由還是有,官府會發(fā)放一些生產(chǎn)資料讓你自己耕種,錢多的話,你在當(dāng)?shù)剡^得不會太差。 所以實際上宋代的法律,并不能給受害者關(guān)懷和保障,甚至可能連應(yīng)該有的懲罰都沒有,最多就是幫忙開發(fā)嶺南而已。 明清時期廣州地區(qū)人口增多,除了戰(zhàn)亂南遷以外,跟唐宋時期大量犯人流放嶺南也有一定關(guān)系。 趙駿認為這些法律完全不足以彰顯法治精神,因此才打算讓刑部重新制定律法。 這必定是個曠日持久的過程,甚至稍有不慎還可能引發(fā)司法變革。 可有些事情不管怎么樣,都必須去做。 因為在一個人性、人權(quán)被壓制,沒有任何尊嚴的時代,需要有一個人幫底層拾起這份尊嚴,哪怕未來的阻力會很大。 趙禎沉默了片刻,輕聲說道:“或許大孫說得是對的,大宋要想強盛,法治一定不能少。” “還要有法治精神!” 趙駿強調(diào)了一句,隨后說道:“只有深刻貫徹這個理念,法律才能深入人心。” 王曾遲疑道:“若按你說的,以后改判刑就得坐監(jiān),可是坐監(jiān)就要管犯人吃食,這對于朝廷來說,恐怕是必不小的負擔(dān)。” “現(xiàn)在暫時先以流放為主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