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也知道這位前科青檀書院的傳奇人物即將外放為官? 去永平府擔任同知? 這一度也在青檀書院里引起了很大爭議。 但是以馬士英對馮紫英的了解和觀察? 他覺得馮紫英可能既不是像有些人所說是因為“背叛”了北地士人利益而“放逐”,也不是像有的人所說這是一種變相的保護,他感覺更像是馮紫英的一種主動策略而下放。 馮紫英公開所言是他更愿意下地方去打磨鍛煉,熟悉一下地方事務,馬士英覺得可能還真有一些這方面的因素? 但是肯定還有其他一些更重要的隱藏未露的原因。 在馬士英看來? 以馮紫英當下的身份卻愿意主動下地方? 如果真的是想要打磨砥礪自己? 熟悉地方事務,那真的就是所謀乃大了,目標是直指日后的閣老。 宰相必起于州郡? 這句話雖然未必完 全合用,但是如果一個在府州有過履歷的官員,無疑是更受人看重的,也更得有過府州經歷的官員們的天然信賴。 雖然馬士英也是今科一甲進士中的榜眼,但是馬士英卻很有自知之明,無論是從哪一個方面來說,自己要和眼前這一位相比,都要遜色幾個身位。 看看永隆五年這一科號稱前后五科中薈萃了大周精華人才的這個群體,無論是北地翹楚練國事,湖廣人杰楊嗣昌,還是江南精英黃尊素,都要讓馮紫英一二,單單是一個開海之略推動了朝廷的巨大變革,就足以讓馮紫英名垂青史了,這根本不是其他士子所能比擬的。 “瑤草見過大人。”在馮紫英面前,馬士英半點都不敢怠慢。 “欸,都是同學,何來大人一說?”馮紫英連連擺手,示意對方入座,“你我之間,便 之間,便以字相稱,你叫我紫英便可。” “這可如何能行?”馬士英有些激動。 “都是青檀一家,平素里君豫、非熊、克繇他們都是以字相稱,君豫年齡略大,我們便稱之為兄,三五歲之差,便以字相稱最好。”馮紫英笑著道:“來,嘗嘗這是你們西南那邊的蒙頂茶,蒙山頂上春光早,揚子江中水味高。這水我沒法弄揚子江中水,但是茶卻是地道蒙頂茶。” 馬士英欣然端起茶抿了一口,微微點頭:“紫英果然是雅人。” “呵呵,口腹之欲,圣人難禁,西南腹地,物產豐富,人杰地靈,乃是大周不可有失之地,……”馮紫英看著馬士英,“今科殿試一題便是流土之爭如何破解,瑤草自然更有體會,剿撫并用如何落實,難處在哪里,瑤草可有良策?” 馬士英心中一凜,他也知道今日馮紫英相邀必定有什么意圖,一時間也還沒有想明白。 沒想到對方這一來便直接提及了殿試題中的一道大題——流土之爭,顯然是很關注西南局勢,難怪王應熊說馮紫英對西南局勢一直十分關注。 自己在這道題上提出了剿撫并用之策,嗯,實際上,絕大多數士子也都是提出了剿撫并舉之策,只不過在后邊的分述側重上各有不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