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難。”楊嗣昌很肯定地搖頭,顯然也是就這個問題做過思考,“開海可能會有一些緩解和彌補,但我覺得不說是杯水車薪,但是當一車薪柴燃燒起來,一杯水滅不了,一桶水同樣不行,開海只相當于一桶水,但是如果多幾桶水,也許就能行了,如何找到更多的幾桶水,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那文弱兄找到了這幾桶水么?”馮紫英再問。 楊嗣昌搖搖頭,“開海發展海貿是一桶,或許海外拓墾可以算另外一桶,還有呢?還遠遠不夠,紫英,你覺得還有什么能算?” “我以為,海貿帶動的如絲綢、瓷器、棉布、茶葉、藥材、鐵料的生產應該算是一桶分量十足的水,甚至可以超過其他桶幾倍。”馮紫英看著楊嗣昌道。 楊嗣昌細細思考,但最終還是搖頭,“紫英,你這個觀點不切實際,海貿的需求始終有限,這些行業發展擴大也有一定限度。” “那如果咱們大周的老百姓也開始大量需求和購買這些東西來用呢?”馮紫英反問:“那這個桶是不是足夠大?也許這樣一桶水就能把火澆滅。” 楊嗣昌再度陷入沉思,許久之后才艱難地道:“紫英,問題是這些普通百姓怎么可能買得起?” “當冶鐵和繅絲、織布、制瓷、制茶的水平不斷提高,產量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普及,文弱兄你覺得是不是就可以消費得起了呢?”馮紫英再道:“這其實就是一個雞生蛋蛋孵雞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這個行業,那么規模就會變大,產量越來越高,同理依靠這一行謀生的人以此為生,也可以買得起更多的這些東西,這不就慢慢變成了一大桶水么?” 話語有點兒繞,馮紫英也沒有像那一日和練國事那樣詳細地探討,而是粗暴地就把這個結論和倒推的原理告訴了對方,他相信楊嗣昌回去之后便會細細推理,看看他能不能從中明白和接受這個道理。 打發走了若有所思的楊嗣昌,馮紫英這才回家,剛回到府里,沈宜修就迎了出來,臉色有些著急,“相公!” “怎么了?”馮紫英訝然。 “上午妾身去給太太問安,太太便問我,說北靜王爺之妹水中棠妾身可認得,還有東平郡王之女穆菡,妾身說都不太熟悉,只聽聞過名字,后來又聽得姨太太說,可能還有江南甄家之女,另外還有神樞營副將仇大人之女,……” 馮紫英郁悶得幾乎要吐血。 自己母親這個選擇范圍怎么就會局限于這些人里打旋兒呢? 北靜王和江南甄家,那是能招惹的么?現在倒是看不出多少端倪,但是馮紫英卻清楚,北靜王和江南甄家都與義忠親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要娶了水家和甄家的女兒,這日后還能脫得了干系?怕是自己老爹立即就要受到皇上得猜忌了。 至于說仇士本的女兒,馮紫英也聽說過,據說也是英姿過人,文武雙全,但是仇士本明顯就是永隆帝用來打入京營的一枚棋子,仇家也和其他武勛格格不入,馮紫英固然對那些老武勛們不待見,但是一樣不愿意和仇士本這種一門心思要當孤臣的角色攪在一起。 這些都在其次,關鍵在于自己是要娶寶釵的啊。 “看來是得與母親說清楚了。”馮紫英長嘆,到這個時候恐怕也就不能再回避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