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目前為止,馮紫英自認為自己已經基本上超額實現了目標,雖然關于開海債券和銀莊募股的事務還沒有正式展開,但是憑借著前期的接觸,他心中已經有了底氣。 特許金的收入略微低于馮紫英的預估,但是對于永隆帝和內閣來說,應該是非常滿意了。 齊永泰和鄭繼芝雖然沒有提出具體要求,但是官應震還是給馮紫英透露了一個大概底線,南直、浙、閩三省直的特許金本年度應該爭取收入在八十萬兩以上,而通過自己的工作已經超額完成了,但距離馮紫英自己給自己劃定的一百二十萬兩略有差距。 而東番鹽務的這筆額外收入,足以讓他底氣十足的去面對內閣和皇上了。 這純粹是一筆飛來橫財。 連、朱、林三家都是閩地望族,在閩地極有根基,按照他們的想法是準備拿下十年右岸鹽場的開發經營權,但是在遷民、安置、制鹽曬鹽甚至武裝墾拓上都沒有問題,但是在如何讓生產出來的鹽行銷到大周來,這卻是一個問題。 而且如果想要全方位的迅速鋪開墾拓,資金投入也相當大,尤其是需要向朝廷繳納相當大一筆獨占費用的前提下,三家人都有些捉襟見肘,所以才會很爽快的接受了馮紫英希望他們和鹽商聯手合作組建開發聯合體的建議。 “十年兩百萬兩,說實話,不算多。”林如海撫摸著下頜,“如果東番這個右岸鹽場真如你描述的那么可觀,甚至能趕上兩淮鹽場,那么別說兩百萬,就是三百萬也值得。” “鹽場的自然條件肯定不會差,東番西岸地區地勢低平,冬日里幾乎沒降水,而且日照好,海水鹽分高,這是事實,但是一樣有很多困難,那里幾乎是一片荒地,杳無人煙,要建鹽場,首先要人,要面臨瘴疫,需要從閩地遷民,而且這些人短期內的所有吃穿花銷都需要從閩地運入,這筆開支可不小,……” 馮紫英在和林如海探討著,“按照我與連文莊和林火生等人的商議,初期起碼需要三百到五百戶人的遷入,而且因為可能面臨本地山民的威脅,王九玉還要準備一二百孔武有力的武裝力量跟隨進入,加上疫病瘴氣的影響,前三年估計都是大虧特虧的,……” 林如海也是在鹽務這一塊浸淫多年了,自然對此不陌生。 “差不多,鹽田建成也要三年才能基本成型,如果能從第五年開始有所收獲,就算是不錯了,……” “這幾家實力稍微弱了一點兒,但是他們是閩地地頭蛇,人熟地熟海情熟,還有王九玉這個私鹽販子,這幾方面結合起來,倒也算得上是一個合適的目標,如果再有一二家鹽商加入進去了,就比較合適了。” 馮紫英的話讓林如海失笑,“紫英,你是不想讓這閩地商賈獨占這右岸鹽場吧?揚州鹽商加入進去能平衡對方的力量,以便于你日后能操控,這誰還能看不出來?” “看得出來又如何?連這個條件都不能接受,朝廷難道還能允許化外之地的存在,而且還是產鹽之地,想想也不可能,連文莊和林火生答應得這么爽快,那也是明白這一點,像那個朱伯衡,如果還是那般蠢,就只能將他逐出了。” 馮紫英輕蔑地撇了撇嘴。 “紫英,那朱伯衡多半也是和連、林二人早就商議好的,總得要有人來扮演一個反對者吧?要不然你可能又要生出更多的花樣來了。”林如海淡淡一笑,“這些商人士紳那個不是千錘百煉出來的,這等小花招早就用得游刃有余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