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紫英知道自己這番言論給這幫人沖擊很大,尤其是部分閩地海商實際上和南洋之地不少華人都有極其密切的聯系,或者說本身就是他們的鄉鄰甚至旁支親眷。 自己這個意見一出來,就意味著,這些原本背井離鄉不被朝廷認可,甚至還被視為離土逃洋的罪民有可能獲得一個遷民的說法,從非法變成合法,進而重新回歸為大周子民。 這對于安土重遷的華人來說無疑是一大喜訊,而一旦他們迫于生計所遷居之地被納入朝廷管轄,那簡直就是無比幸福之事了,日后也可以隨意的與祖籍地來往,甚至將分支宗祠建到現在的海外之地了。 “好了,諸位,本官知道剛才本官的一些言辭可能讓大家有些吃驚意外,不過開海之事本來就是破天荒,原來大家想過么?”馮紫英悠然自若地道:“現在朝廷不會拘泥于舊例,而要力圖改變往日不合理的許多做法,只要有利于朝廷即可。” 這話倒是實話,如此迅猛的開海之略,甚至還專門為此改革了中書科的職責范圍,專門用于實施開海,足見朝廷的決心了。 這些人都是在朝中有些跟腳背景的,中書科一重開新的職權,他們便得到了消息,而官應震和眼前這一位的關系他們也大多清楚。 對方敢這般肆無忌憚的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拿來拍板,自然也是有底氣的,想到這一點,很多人也就是釋然了。 “這樁事兒如果還有哪一位不太清楚,或者覺得還有必要具體了解探討,嗯,可以下來投貼,本官若是時間安排得過來,可以和大家探討介紹一下具體的做法,但今日不是商談此事的時間,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馮紫英把話題拉了回來,開始對海貿特許范圍、各地名額、特許時間、金額以及日后增加名額的商榷方式進行了一個介紹。 這個時候便再無人插話,都是聚精會神的傾聽,并仔細琢磨。 畢竟這牽扯到各家的具體利益,而且動輒就是以萬兩銀子計算。 “……,按照朝廷統計和三省直上報以及各家自報情況,中書科初步有一個預定,南直、浙、閩、兩廣確立的海貿特許商家以永隆七年為基準,戶數比例會按照1:2:3:4來確定,而總戶數初定為五十戶,如果因為特殊原因需要增加的話,須報經中書科、戶部商定,但原則上不會增加,而下一輪名額增長會在明年這個時候來商議,而增加比例原則上不超過本年度實有戶數的一成,以此類推,每年一議,若是需要超過這個比例,須經中書科同意,并征得原有戶數中一半以上商戶同意,……” 這個提法又在眾人中引起了轟動。 這些人最擔心的就是今年商定數量,明年朝廷突然為了多收取特許金,一口氣又增加幾十戶,甚至特許金價格還可能下降,那么今年大家就成為冤大頭了。 現在這位修撰大人居然提出了朝廷在增加超過規定的一成比例戶數時,須經原有取得海貿特許權商戶中一半以上的同意,否則便不能突破規定。 這可真的是一件新鮮事兒,什么時候朝廷確定規則還需要經過商賈們同意了? “馮大人,草民有問題想問,……” “大人,草民也想問一問,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