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馮紫英在下江南之前就要已經對這個所謂的江南做過一番了解,更是對江南的士紳商賈這一對矛盾結合體做過研究。 江南士紳商賈表面上是截然對立的,士紳以田土為根基,以讀書為風氣,以結交官府為體例,對商賈更為輕視。 而商人們則是營生為根基,以資本為紐帶,更多的是通過官府中的特定人員和一些在江南中的豪門世家來作為奧援。 但這只是大周建國初期的情形,隨著天平時代的過去,元熙帝繼位之后,尤其是元熙二十年之后,江南士紳和商賈的界限急速模糊。 士紳參與經營營生,特別是旁支庶出子弟更是大力從商,而商賈購置土地,子弟寄籍進入江南頂級書院如白馬、崇文書院讀書并屢屢在科考中取得好名次。 這極大的混淆了兩大群體的界限,呈現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 “哦,沒想到戴公公也對這等經世濟民之道感興趣。”馮紫英并沒有拿捏什么,“只是這特許權和銀莊之事牽扯甚廣,其中涉及到諸多細節朝廷也有各種考量,甚至還要根據具體不同地域、行業門類等等來做具體評判,也要對想要參與此中者的資歷、聲譽、實力等等進行一個計議,也非某一人或者某一部就能拍板斷言,所以很難一言蔽之啊,所以下官想問一問,公公究竟想要具體問什么,做什么,求什么?” 戴姓內侍皺起了眉頭。 他知道這一位肯定不好打交道,但是琢磨著再怎么也不過是十六歲的少年郎君,自己挾勢而來,其背后再有人,但是也不可能無視自己背后的人,他也不相信對方會不知道仁壽宮代表著什么。 但沒想到這廝簡直如同在宦海中打滾了數十年的老官油子,這一套接一套的官場技術術語說出來,既讓不太了解內情的自己根本無法詢問質疑其中的問題,更不知道該如何來應對對方這種以攻代守的發問。 具體問什么,做什么,求什么,我特么怎么知道? 戴姓內侍內心暗恨,但是卻也知道對方不是好拿捏的。 人家問的這三個問題也沒錯啊,這張嘴問題這么大,怎么回答你? “呵呵,修撰大人這可把咱家給考住了?!贝餍諆仁烫谷灰恍Γ霸奂叶颊f了,咱家就是來替人問的,如何了解其中關節?不如修撰大人替我解說解說可行?” “當然可以,從特許權來說,那么就是朝廷準備將海貿事務對照原來沿海各地區的私下經營的貿易轉化為公平貿易,但是鑒于朝廷政策的轉變,可能帶來沿海地區貿易的混亂,為避免這種混亂,那么自然就要根據地域,比如南直、山東、遼東乃至兩浙、閩地等等,根據各地所產貨物產量規模,以及港口吞吐能力,要因地制宜,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自身從事這一行的經驗、實力規模以及對外渠道等諸多要素結合在一起,也包括其在當地的生意信譽,由地方官府先行做一個基本預判,然后再由……” “另外,從事特許行業,也需要細化分類,著眼長遠,對朝廷有益的,能夠幫助朝廷開拓路線和渠道的,甚至在情報收集上可以幫助行人司和兵部職方司提供支持的,也有一些優惠支持,……” 還沒等聽到實質性的東西,戴姓內侍就已經被忽悠暈乎了。 這特么也太能說了,但是的確人家說的好像也忒專業了,而且頭頭是道,自己仔細聽了一聽,好像還真的是那么回事。 這的確需要什么分類指導,按需分配,因地制宜,靈活調整,立足現實,著眼長遠,…… 麻蛋,這特么也太高大上了,每一個詞兒自己好像都能懂意思,但是怎么混在這話里邊,自己就有些不太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了呢? 戴姓內侍走的時候眼睛都有些迷蒙了,嘴里念念有詞兒,大概是給他灌輸太多內容,深怕記不住,出門的時候險些被門檻絆了個筋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