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永隆帝心情有些復雜,馮紫英的坦率讓他滿意,但是馮紫英要娶林如海之女,卻讓他有些膈應(yīng)。 他不信馮紫英不知道林如海是誰的人,哪怕林如海病重命不久矣。 不過他又不得不承認,馮紫英如果以林如海準女婿的名義出面去游說鹽商們,肯定會讓鹽商們多少要給幾分面子。 都轉(zhuǎn)運鹽使司衙門對鹽商們的威懾力不比一般,而且這么多年來,鹽商們和鹽梟們之間那些齷齪事兒,以及和自己父皇六下江南結(jié)下的復雜關(guān)系,在都轉(zhuǎn)運鹽使司那里都不是秘密。 這些關(guān)系既是他們的保護傘,但同樣可能會成為他們的斷頭鍘,鹽商們也都應(yīng)該清楚這一點,甚至心懷忐忑。 如果馮紫英能以某種特殊的身份前往揚州,那么這種兼具各方所接受的身份,或許還真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妙用。 想到這里,永隆帝越發(fā)覺得馮紫英的這一奇思妙想還真的很精妙,只是…… 見永隆帝眉峰倏展倏收,顯然是在琢磨什么事情,馮紫英一時間也猜不透,但他覺得自己的暗示應(yīng)該很明顯了,永隆帝應(yīng)該明白才是。 但明白是一回事,如何來切入調(diào)和,讓各方都能順理成章的接受,這才是考較人的本事。 “皇上,鹽商富甲一方,昔日可以助捐太上皇下江南,臣以為彼等還是有些忠義之心的,若是能與其講明道理,相信彼等應(yīng)當支持,何況這是入股,日后還能分紅,臣甚至還打算預設(shè)一個規(guī)則,比如入股十年后,便可轉(zhuǎn)讓這等股份,以便寬撫彼等之心,……” 馮紫英的話讓永隆帝笑了起來,“馮卿,這幫鹽商,豈會因為你一個虛無縹緲的十年之約便能安心?不如這樣,朕也以內(nèi)庫之銀入股,不過朕很窮,比不得他們那般鹽商們,只能意思一下,……” 馮紫英心中大喜,他等的就是永隆帝這句話,但是隨即反應(yīng)過來永隆帝卻沒有提及其他人,自己的提醒和暗示是對方未聽懂,還是裝作未聽懂?又或者對方就沒打算讓這些人入局? 這讓他有些吃不準了。 在馮紫英看來,永隆帝既然對太上皇和武勛們都如此忍讓,自然是覺得小不忍則亂大謀,那么這樣一個可以利益捆綁的方式應(yīng)該是最好的應(yīng)對辦法,既緩和了與太上皇有些僵硬的關(guān)系,同時也能順勢拉攏這些武勛們,何樂而不為? 但看樣子恐怕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既然永隆帝沒提,馮紫英就需要好好考慮一番了。 究竟是覺得這個銀莊虧本的可能性太大,拉其他人入局可能會坑了對方進而惡化關(guān)系,還是別的什么原因,馮紫英一時間也想不透,但他也不可能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