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船行抵達揚州時,馮紫英越發感覺到密云欲雨的那種壓抑。 來碼頭迎接的一干官員中,無疑是以揚州知府翟文崖為首。 他們這一行人并非奉旨出行,而是受內閣之托的一次調查,所以像南京六部并不需要派人來迎接,否則在徐州時,南京就應該有人來了,但如果說南京方面真正重視此行,也可以派員前來接洽,不過很顯然南京那邊并無此意。 對這一點,崔景榮他們都是心知肚明。 現在南京六部為首者基本上都是屬于那種投閑置散的,自然對這些京師來人一百個不待見,真正屬于儲材的年輕少壯派,沒得到尚書們的批準,自然不可能來,但私下里卻早已經安排私人前來打了招呼了,比如像南京工部左侍郎陶騫,南京戶部左侍郎胡文吉等人。 所以崔景榮他們也不在意,本身就是來一次調查摸底,對于南京六部那邊,也就是場面走一圈,更多地還是要著眼于各府,比如金陵府、淮安府、揚州府、蘇州府、松江府等。 揚州不算是此次南下的重頭,但是揚州地位卻又特殊,作為整個兩淮南直的鹽運中心,這里不但云集了富甲全國的鹽商,同時這里還是最重要的各類消費物資集散地,除了鹽,脂粉、絲綢、木材、糧食、布匹、骨董藝術品等等,在這里的交易繁盛程度有些甚至超過了京師城。 揚州是一座典型的消費型城市,畸形的需求和市場使得這里消費行業極為發達,但除了鹽外,脂粉和絲綢可以算得上這里的重要出產,其他的更多地中轉流通,但這特殊的中轉流通恰恰造就了這里的十里繁華。 馮紫英是早就和崔景榮等人打了招呼,算是請了一個假,在匆匆參加了揚州地方官府舉辦的歡迎宴會之后,馮紫英就先行告辭離開了。 在見到林如海第一面時,馮紫英心里就微微一沉。 瘦削的面頰和還算有神的目光,這兩種不同的征兆混合在一起就意味著什么,馮紫英心里還是有些數的。 長期跟隨著張師,多少他也有些見識,這種情形往往是病入膏肓難以逆轉,但是卻還不至于短時間內油盡燈枯的狀態。 果然在和賈璉簡單交談了之后,賈璉就告訴了馮紫英情況不容樂觀。 按照多個郎中的判斷,林如海應該是長期勞累,積勞成疾,濕熱傷脾,寒溫失節,日晡潮熱,夜有盜汗,這是典型且嚴重的肝疾。 再一問,林如海喜好飲酒,雖然酒量不大,但是卻是每日都要小酌。 肝疾到了這等狀態,基本上就是拖日子的問題了,按照郎中的判斷,短則一兩月,長則三五月,基本上也就是這個時間了。 看黛玉的模樣倒也還算正常,雖然眼睛紅腫,神態哀憐,但好在還不是自己最擔心的那種打擊過大難以接受的狀態,大概是之前因為做了最壞的打算,現在看到自家父親尚能堅持,心里也就慢慢接受了。 “馮鏗見過林伯父。”馮紫英規規矩矩的鞠躬作揖行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