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行人從清江船廠出來時,臉色都不太好看,尤其是魏廣微和孫居相。 作為大周唯二的兩大朝廷所屬的官辦船廠,其落后和遲暮的景象讓一行人都忍不住為之搖頭。 也難怪每年工部投入到這家船廠的數以十萬兩計的銀子打了水漂。 其他不說,隨隨便便核查了一下在籍工匠名單,缺額之大,讓人觸目驚心,雖然管事百般解釋,但是崔景榮、魏廣微和孫居相是何許人?都是些在這等場合久經風浪的,便是馮紫英他們幾個都能看得出這里邊藏著多深的貓膩,遑論他們幾人? 估計起碼有七成是虛報,也就是說照理本該是四千多接近五千名工匠,只有不到一千五百名還真正在船廠,其他三千多人,要么就是船廠各級吃空餉,根本就沒有這個人,要么就是掛在船廠,但實際上早已經自己去干自家的私活兒或者就是受上峰指派去干別的活兒去了。 淮安清江船廠和金陵龍江船廠是大周兩大官辦船廠,一個以生產漕船為主,一個以生產江船、海船為主。 最早清江船廠屬于漕運總督和南京工部共管,但是李三才接掌漕運總督之后明確提出要么交給漕督直接管,要么就交由工部直接管,并建議交還工部,所以清江船廠就劃歸工部直管,現在看來當時李三才便已經覺察到了清江船廠的糜爛腐敗,所以才會先把責任撇清。 現在看來這無疑是明智之舉。 “顯伯,你回去之后恐怕要給你們工部堂上官們上書啊,這清江船廠如此,只怕……”崔景榮一直到從淮安離開上船才忍不住開著玩笑道:“我在淮安都不敢說此事,生怕有人心一橫想要殺人滅口啊?!? 魏廣微額際汗意淋漓,連連搖頭:“崔大人,莫開玩笑,莫開玩笑,……” 這個罪名落下來,除了工部剛上任幾位堂上官,只怕立即就要在工部里邊卷起一場風暴,特別是南京工部。 清江船廠是五年前李三才擔任漕督發起建議之后,才開始陸續從南京工部移交給京師工部的。 漕督不管,南京工部自然想要接手,但是朝廷顯然不放心交給南京工部,為此南京工部還和京師工部扯了許久的皮。 也是考慮到清江船廠所造漕船任務日重,京師工部實在不放心交給南京工部,所以朝廷才決心收回,自然也要遭到南京工部那邊的極力抵制。 但是看樣子收回來幾年里,這清江船廠的情形并未得到多少改變,其間原委估計也不少,但是有一條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那就是誰都不愿意去得罪這幫人。 誰知道這幫人內里又牽連著多少京師大員,要知道元熙帝六下江南所需龍舟六成建于龍江,四成建于清江,這二十多年來,花銷何止百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