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相隔實在太遠,馮紫英甚至看不清楚永隆帝的面目,只能縮回腦袋學著其他人,老老實實的作靜聽沉思狀。 朝會由內閣首輔主持,這也是繼承了前明然后又經歷了大周數十年發展逐漸形成的模式。 葉向高最初有著濃郁閩地口音的官話已經改了不少,而廷臣們也日漸熟悉了,包括方從哲、李廷機兩位的官話其實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南方口音,這也是一個十分明顯的南方士人在大周朝廷中樞占據優勢地位的顯著特征。 四位閣老中除了齊永泰外,其他三人均為福建和南直人。 兩位有望進入閣臣的六部尚書,工部尚書李三才是北人,但素來和江南士人親善,甚至被一些心胸狹隘的北方士人視為叛徒。 張景秋則是來自四川,屬于一個比較少見的另類,算是一個獨立于南北雙方的個人,不過由于他和皇帝關系過于親密,反而讓南北兩邊士人都對其有些疏遠。 文左武右,內閣居于首,而總掌軍政事務的總督則要以其身份來判定,比如像登萊總督王子騰、宣大總督牛繼宗均在京中,便要出席朝會,但他們會以武將身份居右,而若是兵部右侍郎兼三邊總督柴恪在京的話,則要以文臣身份居于左。 總而言之,右面來自五軍都督府、幾位總督以及京營中的幾位四品以上武將看上去有些零零星星,人數不多,比起對面的文臣要少不少。 虛銜武將不上殿議事,甚至連朔望的朝會都不參加,只有每年元旦大朝才會參加,不過那個時候上千名臣子走一走形勢而已,恐怕你連皇帝面目都未必能看得到。 這是春假之后的第三次朝會,正月廿九。 “啟奏圣上,戶部右侍郎崔景榮一行奉旨出京對山東、南直、浙江、福建一線巡視調查已經結束回京,就開海舉債之略從去年十一月始,朝中已就此事商議日久,但鑒于崔侍郎一行巡視調查事務較為繁瑣細致,涉及到相關經濟產業營生頗為龐雜,臣以為可由崔侍郎就此在朝會上向皇上和朝中諸位臣工作一報告,……” 葉向高的話語抑揚頓挫,頗有些古韻,這本來是常態,但對于第一次參加朝會的馮紫英來說,卻很有些時空錯亂的感覺,嗯,如同在《大明1566》又或者《大明風華》這等或歷史正劇或戲說劇中靜聽這歷史的回響。 隨著永隆帝毫無表情的面頰微微頷首,內侍那金屬顫鳴般的悠揚聲再度響起:“準奏,戶部右侍郎崔景榮上奏!” 終于看到了氣度儒雅的崔景榮泰然出列,手中拿厚實的折子也很是在沿途船上花費了馮紫英、吳亮嗣、魏廣微以及范景文、賀逢圣的心思,倒騰了好幾日才算是拿出初稿,而具體修飾整理,自然有戶部和工部的那些個專門負責文字工作的吏員來進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