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齊府告辭,馮紫英心中也算是穩了。 齊師既然也已經接受了自己擔任從六品修撰這一職位,自然也是要有一些安排的,各種明槍暗箭不會因為自己去了江南就徹底消失,這就需要齊師、喬師這些人來替自己遮擋一二了。 像葉向高、鄭繼芝、張景秋、李三才和李廷機這些人表面贊同,未必就是心存好意,一方面是皇上心意他們不好拂逆,另一方面未嘗沒有把自己抽起來當一個靶子的心思,如果自己穩不住,出點兒差錯被人拿住把柄,或者被人攻訐得下不了臺,或許才是他們樂意見到的。 馮紫英從來不憚以惡意來揣測別人,既然走上了這朝廷仕途之道,就莫要指望人人都會對你心存善意,這位置就那么多,你占了一個,沒準兒其他某位大佬的人就會少一個機會,就是這么簡單。 利益的凝結起來的聯盟永遠勝于所謂的一般同年同學情誼,除非有更大的利益點出現。 而要想壓過利益的結合就只有志同道合這一說法了,但這種層級不是尋常官員所能企及的,在馮紫英看來,這近乎于利益和理想相結合,起碼馮紫英是這么看待的。 就像現在自己追隨齊永泰和喬應甲一樣,應該說最初自己和這二人并無太多的交織,純屬一種緣分,但是后來自己認可齊永泰和喬應甲的一些觀念,加上同屬北地士人的這種情誼,慢慢就形成了混合了思路理念和師生情感的特定關系。 可以說這種關系就是相當穩固了,除非雙方在很多觀點上都出現了較大的分歧和背離,才可能導致雙方的關系破裂。 馮紫英也力圖避免這種情形,所以也在不斷的利用各種機會游說、說服和影響齊永泰和喬應甲二人,同時也在接受二人的一些觀點和作風,這樣相互影響滲透,形成了當下這種極為緊密的關系。 齊永泰和喬應甲固然有他們的一些政治理念,但究其思路,和這個時代大部分士林文臣的想法差不多,首先是維護朝廷和士大夫的利益,這沒有什么錯,包括馮紫英自己現在也屬于其中一員,然后就是在此前提下,要盡可能為維護北地士紳的利益,同時平衡整個朝廷和百姓的利益關系。 這種較為樸素的關系在很多特定問題上的態度都會表現不同,所以也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就像開海舉債一樣,如果這部分舉債所獲銀兩不能大部分用于九邊防務,而是用于加強海防、打擊倭寇或者改善財政狀況興修水利道路等,那么無論如何都很難贏得齊永泰、喬應甲等人的認同,因為他們需要為自己所代表的的北地士紳和老百姓發聲。 馮紫英破格除官翰林院修撰第二日便從吏部下文了,這是永隆五年春闈大比中第二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進士,第一個是狀元練國事。 雖然內閣大佬和六部尚書侍郎們早就知曉了這一情況,但是這還是在朝廷內外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