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伯孝和道甫都召見了你?”齊永泰目光溫潤地看著眼前自己這個得意門生,心中卻是越發欣賞和歡喜。 他不怕鄭繼芝和李三才如何看重拉攏,這師生情誼擺在那里,除了喬應甲能夠和自己爭一爭外,就算是相處時間更長的官應震都沒辦法和自己比。 沒辦法,喬應甲是最先看中此子并親手舉薦給自己的,若是沒有喬應甲的親筆信,青檀書院是斷不會收一個毫無根基的武勛子弟的。 這一點上無論是馮紫英本身還是齊永泰自己都要承認,喬應甲算得上是馮紫英的恩主和舉主。 官應震算是和馮紫英相處最久的師長,不過他晚了自己一步,所以無論如何他都跨不過自己去,這一點齊永泰也是頗為得意,而且馮紫英怎么也算是北地士人,官應震是湖廣人。 “回齊師,鄭大人招弟子去談了談市舶司設立之后海稅征收稅率事宜,另外也詢問了一下特許金收取尺度和特許權授予商賈的條件問題,弟子感覺鄭大人比以往可是積極多了。”馮紫英知道齊永泰和鄭繼芝關系并不算太密切。 “唔,伯孝還是想做一些事情的,只不過原來情況不好,他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九邊欠餉形勢嚴峻,倒也不能完全責怪到伯孝頭上。”齊永泰也嘆息了一聲。 他雖然和鄭繼芝關系一般,而且也認為朝廷財賦拮據鄭繼芝作為戶部尚書肯定是責無旁貸,但要說將全部責任歸結到對方頭上,那也不公平。 “若是鄭大人保持這個勁頭,弟子覺得形勢還是能有所好轉的。”馮紫英點頭,“日后海貿可能會帶動很多產業的發展,給沿海百姓提供更多的謀生機會,就看朝廷和地方官府能不能抓住這樣一個機會了。” “所以這就是你想南下去南直隸和閩浙走一圈的目的?”齊永泰心中對馮紫英的看法越發好了,這等腳踏實地的作風正是齊永泰所推崇的。 “嗯,弟子是覺得像閩浙和南直隸乃是未來海貿外銷貨物的主產區,像絲綢、茶葉、瓷器、紙張和藥材,從種桑養蠶到繅絲織絹,從種茶制茶到開窯燒瓷,這些都能帶動許多人的生計,值得好好調查了解一番,也能為未來海貿的規模做一個評估。” 齊永泰一直知道這個弟子對時政策論是極為擅長,但是時政策論更多的是高屋建瓴的布局規劃,而像剛才提到的這些就是經世濟民的操作之道了,沒想到此子也是如此諳熟,而且看起來也很感興趣。 這小子未來看樣子難道要朝著戶部和工部的方向走? 可這小子是才在軍務上立下大功,柴恪在給內閣信中也是盛贊此子乃是天生帥才,對軍務尤為精專啊。 “那聽你的口氣,就不僅僅局限于寧波、漳州和泉州,還要去看看別的地方?”齊永泰很感興趣。 “嗯,比如臨清和東昌府,比如揚州和金陵,還有蘇州、杭州和景德鎮。”馮紫英琢磨著既然要南下一趟,那自然也就要借此機會好好轉一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