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已經是馮紫英第三次回書院了。 前兩次一次是進士高中之后,后來還有一處則是去年庶吉士館選成功之后,不過那兩次都是較為低調的去見了一些老同學而已。 這一次情形就不一樣了,作為即將被授官翰林院編修的他來說,再這么悄無聲息的去書院,既不能體現(xiàn)書院的重視,同時也不利于書院影響力的傳播。 官應震和周永春為馮紫英準備了兩堂課,待遇不可謂不高。 一堂是為西院學子準備的,目標也很明確,瞄準了后年春闈大比,主要介紹當下時政熱點,讓這幫已經是舉人身份的學子們能敏銳的貼近朝政要務,以便于為后年春闈大比試題答辯打好基礎。 一堂是為東園學子準備的,這就需要稍微收斂一些,經義相對仍然重要,這不是馮紫英的強項,所以他更多的還是談“接地氣”的時政。 秋闈與春闈的考試雖然都日漸轉為以時政策論為主,但是側重上仍然有些區(qū)別。 春闈已經要求透過問題看本質,要求提出解決的對策才能獲得好評,而秋闈則是以看清楚問題本質問題,提出對問題認識和看法。 看著馮紫英在講堂上侃侃而談,官應震和周永春都是頻頻點頭,面帶笑容。 “東鮮兄,紫英比起去年來的時候又不一樣了,變化很大,他成長太快了。”周永春忍不住吁了一口氣,“汝俊兄和乘風兄真稱得上是慧眼識人啊。” “唔,百年難遇的人才,愚兄也試圖在這一兩科里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二能和他匹敵的,卻沒有發(fā)現(xiàn)。”官應震也是感慨萬千,忍不住捋須微笑,“想想也滿足了,哪能每一科都能出這樣的人物,那崇正書院和通惠書院豈不是要關門大吉了?” 一句話把周永春也逗得笑了起來,“不至于,有孚兄卸任,虞臣兄繼任,一心想要振興崇正書院,要和咱們打擂臺呢。” 王永光卸任崇正書院山長,出任工部左侍郎,而山西名士,也是曾任大理石少卿的韓爌出任崇正書院的山長。 “唔,虞臣比起有孚來倒是更大氣,也有手腕,且看他如何吧,不過孟泰你的壓力可就大了。”官應震笑著看了一眼周永春道。 “這么快?” 周永春也知道隨著齊永泰入閣,勢必要延引一批和他志同道合者進入朝廷,官應震既是其原來在青檀書院的搭檔,關系密切,而且還是屬于在朝中較為中立的湖廣人,延引入朝也不會受到來自江南那邊的士人們過于敵視,所以是最好的人選之一。 “估計就是年后吧。”官應震也已經接到了齊永泰的信函,說可能要等到開海舉債第一階段事宜基本敲定之后,朝廷才能還會有一輪補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