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齊永泰的本意是想讓官應震進入吏部擔任右侍郎,但是估計有些難度,無論是葉向高還是方從哲都不希望吏部變成齊永泰的私家領地,所以更大可能性是去戶部,擔任右侍郎。 官應震倒是對去戶部很感興趣。 戶部尚書鄭繼芝現在是舉步維艱,但是看這架勢原本希望鄭繼芝早日卸任的皇上似乎又有點兒改變主意,可能不希望戶部調整太大而導致開海舉債受到影響,還是需要一個對戶部事務熟悉的大臣來穩一穩。 而且鄭繼芝在覺察到了這開海舉債可能會給朝廷財賦帶來的巨大變化之后也開始變得積極起來,所以這種情形下,鄭繼芝的尚書位置可能還會繼續穩一段時間。 但皇上對鄭繼芝前期的表現是非常不滿的,所以換人是遲早的事情,那么官應震早一些進入戶部熟悉情況在齊永泰看來,也是很有必要。 “伯孝兄的身體還能堅持得住?”周永春又問道:“他可都七十三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嘛。”鄭繼之也是湖廣人,和官應震同鄉,但是二人關系并不親密,而且在年齡差距上也比較大。 “本來我還希望東鮮兄在堅持到后年春闈呢。”周永春搖搖頭。 “等不到那么久了,朝廷事務繁雜,而且孟泰你也知道乘風兄一旦入閣,肯定不會蕭規曹隨,是想要做些事情的,而且葉方二位雖然政見不合,但是在有些事情上還是看得明白的,九邊局面和財賦困境已經到了不解決就可能導致大亂的懸崖邊兒上了,寧夏之 ,寧夏之亂只是一個開頭,如果不及時解決,可能就會有不斷的叛亂冒出來,而且還面臨著女真人的趁勢落井下石,稍有不慎遼東就會危險了,否則這開海舉債之略怎么可能這么快就能達成一致意見?” 官應震的話讓周永春也是連連點頭,他是山東金鄉人,凡是山東籍的官員都對遼東局面尤為關心,因為遼東原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屬于山東管轄,遼東漢人也大多是山東過去了,血脈相連。 “也幸虧此次寧夏甘肅叛亂如此干凈利索的處置下來,否則朝廷的局面還要嚴峻許多。”周永春也喟然嘆道,“紫英這一次也算是立下大功了。” “子舒給我來信也說到紫英極有天賦,對于軍務和時局的判斷分析都相當敏銳精準,此次能順利平叛,紫英居功至偉,尤其是能順利說服劉白川部歸順反正,挫敗了劉東旸想要攻下甘州的企圖,之后才能有現在的局面,否則被劉東旸拿下甘州,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個局面了,或許明年都未必能平定下來,而開銷起碼還會翻兩倍有多!” 二人還在說著,馮紫英的講課卻結束了。 一群學生簇擁著馮紫英過來,官應震和周永春也都是含笑看著這群學子。 “學生見過山長、掌院。” “唔,大家覺得紫英講得如何?他說的可都是真知灼見啊,時政策論在秋闈和春闈的分量都越來越重,大家要有這個思想準備,怎么來在這一塊上有進步,……” 一番寒暄之后,同學們也就慢慢散了,只剩下許其勛、傅宗龍、宋師襄、孫傳庭他們幾個和馮紫英曾經同學關系也比較密切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