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也曾花過三個月時間通讀。”馮紫英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哦?”周朝宗更是覺得驚訝了,點點頭:“乘風兄告訴我你經義尚淺,淺在何處?” “教習,我只是對這些著述熟讀,但是內里理解領悟以及如何將其運用于破題解題論題,卻是倍感困難,……”馮紫英拱手一禮道:“還請教習多予弟子賜教。” 周朝宗大體明白了。 這家伙讀書還是花了一些心思的,但是可能是限于無名師指導,尤其是要面對鄉試,如果沒有多少科考經歷的一般童生秀才,那便只能是盲人摸象,胡亂解答了,但是對于自己來說這卻根本不是問題。 想到這里周朝宗又忍不住自我解嘲的苦笑,鄉試五次,會試四次,誰能有自己這么老資格? 而且到現在居然自己還是一個閑散之人,居然要靠教書混飯吃,有那個舉人出身會混得如此差? 馮紫英注意到這位周教習臉上那種落寞苦澀的神色一閃而逝,卻裝作沒看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難處,未必人家就愿意讓別人知曉,保持一定的距離也許更有助于維系這種關系。 齊永泰在介紹此人的時候也只說此人乃是元熙二十八年南直隸鄉試舉人,但元熙二十九年、三十二年、三十五年、三十八年始終不中,最終不得不選擇授官,只不過為官尚不到二年便罷官,才來青檀書院教書。 這位周教習看年齡應該在四十出頭了,這也意味著對方三十歲左右才考中舉人。 而以這個年代一般是十四歲開始鄉試,那么此人起碼也考了四五次鄉試才中舉,然后又是四次會試未中。 光是在這科考上就花了接近三十年,不得不說此人科途坎坷。 難怪齊山長說這位周教習對自己最為合適,也是幫助自己提升經義水平的最佳導師。 光是這四五屆鄉試經驗那就是其他人不能比的,至于說對方沒有能考中進士這一點反而對馮紫英來說沒太大影響。 現今會試以時政策論占主導,這一塊恰恰是馮紫英最擅長的,甚至可以說是天賦光環,只要能在經義功底上夯實,那么未來參加會試自己反而要占便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