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獻忠對范文程說道:“相對于歷年被建州掠奪去的人口,我們救回的這一萬多人只是冰山一角。” “不過好歹是開了一個好頭,其實要守衛任何一片邊疆,都必須依靠足夠的人口。如果大明的遼東邊民不斷被建州掠走,邊境上的土地不斷因為掠奪而變得荒蕪。那么僅僅依靠駐防強大的軍隊也是難以長久堅持的。”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會盡量多營救回一些大明的百姓,范先生恐怕到時候你肩上的擔子就更重了。” 說完這句話,李獻忠重重的拍了拍范文程的肩膀。 然后說道:“聽聞范先生乃是范文正公之后,相信你也一定能像先祖一樣,為穩定邊疆做出自己的貢獻。” 此時的范文程整個人如同遭到了電擊一般。 飽讀詩書的他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 歷史上強盛的中原王朝,開拓邊疆無不是先用軍隊征服,而后再大量遷移百姓,逐漸實行漢化。 僅僅依靠軍事上的征服,是難以真正掌控這片土地的。 永樂年間收復越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永樂五年到宣得二年一共也就維持了二十年。 說實話遼東的百姓,尤其是他們這些邊民對于朝廷已經是相當失望了。 萬歷27年3月,皇上派太監高淮“往遼東開礦征稅”,結果搞得遼東百姓苦不堪言,不少人甚至受不了盤剝主動投靠建虜。 當然去了之后他們才發現自己被騙,淪為奴隸,可此時已經回不了頭了。 努爾哈赤為了防止這些漢民又逃回遼東,直接令其剃發。因為大明一直懸賞建州女真的首級,此時他們如果逃回去一樣會被明軍當成建虜斬殺領賞。 不過建立金政權后,老奴為了收買人心,又下令漢人可以不用剃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一些人。 有那么一陣子對大明失望透頂的范文程也想過要為韃子效力,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他的一廂情愿,建虜并不待見他這么一個包衣阿哈,他只能被主子當成奴隸驅使。 不過今天李獻忠的話點醒了他,范文程身為北宋明相范仲淹的17世孫,也是大明的官宦世家(其曾祖父范銳,曾出仕為明嘉靖朝的兵部尚書;祖父范沈為沈陽衛指揮同知)。 怎么能夠因為一些挫折,就想著背叛大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