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清晨,李獻忠便讓查仲文帶著2500騎兵先行開赴到距離鐵嶺衛20里外的撫安堡駐扎。 遼東鐵騎原本有兩千人,經歷了多次大戰,最初的老兵只剩900人了。 600人是當初李獻忠在清河堡臨時編入遼東鐵騎的騎兵,而最新的1000人則是李如柏從南路軍騎兵中挑選出來的,這些人則需要重新換裝,并進行訓練。 這些邊民的目的地則是已經荒廢了的白家沖堡,這里位于撫安堡的西南5里處,僅僅隔著一條凡河。 本次從建州帶回的百姓共一萬兩千余人,這些人現在都已經一無所有了,不管此前是富裕還是貧窮,他們過去的財產已經不可能再回到自己手中了。 除了個別人仍有親人可以投靠,以及幾個“讀書人”不愿意跟隨李獻忠去屯邊開荒外,其他人最終都選擇了跟隨李獻忠屯邊。 畢竟他們如今無依無靠,在明軍的庇護下起碼不至于餓死;邊地雖然距離韃子很近,但他們都在韃子手下干了這么久的苦力了,也沒啥好怕的。 善于投機的范文程,很快就意識到這位李參將的背景不簡單,又立下如此功勛,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便勸說和自己相熟的幾個“讀書人”抓住這次好機會。這幾人有些甚至連秀才都沒考上,不過好歹也是可以識文斷字的。 很快他們就成為了范文程的下屬,然后范文程又從這些邊民中挑選出一些比較德高望重的人,算是搭起了自己的草臺班子,負責管理這些邊民。 李獻忠又從軍中挑選了50名老兵,并從邊民中挑選出550名精壯發放武器,組成了一支護衛隊。護衛隊的隊長由自己的親兵余萬里擔任,協助范文程負責營地的安全。 不得不說這些能從韃子手下茍活下來的“包衣阿哈”還是有些本事的,有不少是工匠和礦工;余下的人也擅長牧馬和種地。 看來建虜的糧食也不養無用之人。 白家沖堡距離沈陽有160里的距離,騎兵一天就可以抵達;盡管這些邊民并沒有多少家當,但是仍然用了2天半的時間。 遼東巡撫周永春,撥付了5000石糧食以及一些草料和農具。 普通的士兵每月消耗的糧食大約是1.5石,普通的百姓自然消耗不了這么多,李獻忠也不可能將他們喂的太飽,只要能勉強維持體力勞作的需求即可。 所以將他們的平均供應量控制在一個月0.8石,即使這樣這些邊民每個月的糧食消耗也在1萬石左右,以遼東6至7錢銀子一石的糧價,也有六七千兩的花銷。 護衛隊長余萬里說道:“啟稟少將軍,這一路上共有37人借故逃脫,根據您的吩咐,已經讓他們徹底閉嘴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