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被占領的常州蘇州一帶地區,可謂是整個中國最為富饒之地。為了鞏固圣國對此地的統治,從上嗨緊急調來數名圣國的地方官員,趕赴蘇州常州,治理民政。 常州知府還沒委任,為首的,是知府的副手,同知。新任命的常州府同知為李賢。 此人卻是菏北邯鄲人士,自幼聰慧,十七歲便成為大清的舉人,但從此以后卻再無寸進。因為對西洋諸學很是精通,游學在外時被陰差陽錯地帶到岳州,適逢圣國舉行第二次開科舉仕,李賢倒是一路高中,成為糊南省狀元,又被送到廣州接受圣王的親自考核,經內務部推薦,調任剛剛占領的上嗨城內協理民政。 因為政務能力出色,又是舉人出身,且將全家接入圣國南昌府,表明了忠誠之心,此次救急般被調往常州府擔任同知,也算是重用了。 李賢原本只是個數次都中不了進士的讀書人,眼看仕途無望,便流連游學之中,沒想到,如今卻備受重用,一舉擔任同知之職,這要是在滿清,可是正五品的大員了!而且,常州知府還未配備,李賢知道圣國的地方官員奇缺,要是他這個同知干好了,說不定這個知府就會直接任命給他了。 因此,他迅速來到常州城,和留下的二個團的討虜軍以及五千太平兵一起,整治常州府。 因為常州和北面的被清妖占領的鎮江府接壤,不遠處便是丹陽城。因此,討虜軍很是重視常州城的防衛,他們結合常州地區的江南水鄉特點,在沿線運河、沼澤、湖泊、圩田外修筑水營。 于此同時,將原來的太平兵整編為討虜軍地方駐防部隊,連通地方團練一起,以圣王王府名義張貼布告,動員戶口清查、救濟難民、追查逃入鄉下的清妖,責令地主豪紳投誠進貢,所有團練交給知府統一安置,維持社會治安。 常州府的一些鄉紳組建的團練人數眾多,雖然被迫解散,但仍是在鄉間勢力強大,不斷有人反抗,組織鬧事。對此,李賢帶領配合他的討虜軍將士,堅決鎮壓。 組建鄉間巡邏隊,又收買分化各團練壯勇,不斷打擊各大小團練,使之內部離心。經過對十余個鄉鎮的殘酷鎮壓,殺滅興風作浪的團勇數百人之后,討虜軍極大地震懾了原來仗勢作威作福的土豪劣紳,他們紛紛備齊貢禮,送到附近的討虜軍軍營,表示投誠。 這時,李賢作為常州府同知,正式推行圣國的村鎮縣制度。他將原本的常州府城旁邊的武進縣和陽湖縣兩縣,分別任命原本的開明鄉紳作為副縣長,設立縣公所,組建縣衙人馬。而每個縣,又按原本的鄉里,分為近二十個鄉鎮,每個鄉鎮都設立一處鎮公所,由討虜軍將士暫時任鎮長,等后面開科取士后再任命正式的鎮長,而讓當地鄉紳和勇壯或百姓任副鎮長,負責管理整個鄉鎮的民政。 這樣,整個鎮公所下面,跟圣國的鄉鎮一樣,設立警務所、醫務所、稅務所等一些列的機構,沖擊著武進和陽湖兩縣的鄉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