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701章 只知其一-《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包稅制在蒙元的實施也是有歷史背景的。蒙古人出身草原,其本身不善理財,成吉思汗及其后裔麾下的鐵騎,締造了蒙元王朝空前廣闊的疆域。但這些“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草原英雄對如何管理這個龐大帝國的財政簡直一無所知。

    蒙古開始向外擴張時,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掠奪。因此,每到一地后,總是把財產掠奪一空,把擄來的人民、工匠充作奴隸,按功大小分賜給諸王貴族、將領,而大汗則從中各取一份。他們簡直不知道有“賦稅”這回事,這時色目人出現了。

    由于蒙古是游牧民族,除了飲馬乳、食羊肉及圍獵所得外,手工業品極端缺乏,需要對外交換以滿足其生活需要,蒙古貴族還需要一些奢侈品如織金衣料等。而早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以前,已有不少中亞的回回商人來到大漠南北各地做買賣。

    隨著蒙古軍隊的幾次“西征”,西域、中亞的廣大地區都被納入版圖。因此,有更多的西域色目商人來到東方經商。當時的蒙古貴族還不懂得如何“巧妙地”剝削定居人民,而色目商人憑著“能知城子的體例、道理之故”,順理成章地充當了他們搜括財富的幫手。

    大蒙古國與色目商人搭起的草臺班子,他們開始參與管理經濟事務。中國傳統講究“重本抑末”。商人沒有政治地位,工商業也不受重視。但蒙元的情況就不一樣,色目商人當了家,商業稅變得相當發達。

    元朝的商業稅稅率是多少呢?三十分取一。這個稅率比之現代社會都要低得多,當然其中不乏有色目人的私心在其中。但將稅收制度標準化、規范化,使地方官員無法盤剝壓榨商人,自然有利于商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當時還規定,商人必須按月納稅,然后才可以進入城鄉市場進行貿易。如果沒有納稅憑證,或不出示憑證則為匿稅。如匿稅“物資一半沒官”。為了打擊偷漏稅行為,又規定“于沒官物內一半付告人充賞”。如此蒙古人的商稅收入自然是非常可觀的,大家都受益也其樂融融。

    但蒙古人的理財觀念并沒有因為色目人的參與而長進多少,在他們從金人手中奪取了華北大片土地后,統治集團里還有人認為,漢人對于國家沒有什么用處,主張把農民趕走,把土地改為牧場。

    如果這樣蠻干,勢必嚴重破壞中原的社會經濟,也勢必迫使農民起來反抗。幸好耶律楚材及時打消了這個愚蠢的主意,他向窩闊臺建議,漢人不是沒有用處,只要征收地稅、商稅以及鹽、鐵、酒等稅,每年可以收入白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糧食四十多萬石,足夠供給軍費。

    不過即便如此蒙古統治者依然是只重視從中原農耕地區搜刮勞力和錢財,對漢地本身的治理反而有所輕視,從而出現所謂“漢地不治”的局面。但畢竟有了制度,照章征稅即可。而這時色目商人再次參與對漢地管理之中,而“撲買”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點。

    什么是“撲買”呢?其實就是朝廷不設征管人員、由商人通過招標投標的方式對一個地區或稅種進行承包,預先向國家支付一定的錢財,來取得征稅的權力。少收賠補,多收留成。西域商人劉忽篤馬等人第一次向窩闊臺提出包稅的請求,想用一百四十萬兩白銀包買全國課稅。

    于是在色目商人奧都剌合蠻,再次向窩闊臺提出了包買天下稅收的請求,并開出了讓大汗無法拒絕的價碼——相當于當時全年稅收的兩倍的二百二十萬兩白銀。結果,就連才智出眾的耶律楚材也沒法阻止奧都剌合蠻獲得“撲買”的權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氏县| 南召县| 靖州| 武陟县| 紫金县| 唐河县| 太谷县| 玉田县| 伊川县| 微博| 溆浦县| 定日县| 巴彦淖尔市| 平阳县| 云阳县| 南皮县| 怀化市| 梁河县| 海口市| 张家口市| 吴堡县| 旅游| 深泽县| 诸城市| 青海省| 七台河市| 昭平县| 安达市| 德安县| 桐柏县| 新密市| 浏阳市| 潢川县| 石首市| 永寿县| 凌云县| 天峨县| 阜南县| 京山县| 晋江市|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