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5章 天下制度-《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以趙昺多年的古代生活,他對儒家思想體會就是平和,即所謂的順勢而為法后王,一制度,隆禮義而殺詩書,其言行已有大法矣。而為什么“一天下”之后,還要“一制度”?
按照趙昺的理解,所謂的‘一天下’,并非前世所認為的一人之天下,或是一族之天下。其實其所指也是分為兩個層面的。“一天下”僅僅是初步完成了國家和民族的統一,是一種淺層次的統一;由此繼續向前邁進,達到社會制度和社會秩序的統一,這才是深層次的統一。
“一制度”,簡單地說,就是統一制度。而在儒家那里,制度主要指“禮樂刑政”,相當于后世所說的典章制度,包括禮儀制度、政治制度、刑法制度、經濟制度、教育制度,等等,總之,一切社會制度都可以包括在其中。
趙昺在這個時代,盡管有現代的思維方式和超前科技知識,但思想意思終歸還是受到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熏陶。而在流落古代后幼年也要被動學習儒家經典,他盡管對學習儒家經典十分厭煩和抵觸,可也被洗腦似的灌輸了大量的儒學知識。
在儒學處于統治地位的環境下,趙昺學習的同時,也以‘批判’的眼光加以吸收和消化。他發現其實制度是儒家政治學的重要范疇,而非表面上所看到僅是以道德來教化百姓,約束人們的行為,當然這也是他們能夠在百家爭鳴的時代,擊敗諸多學派成為統治階層的原因。
因為在歷史上,每一個新王朝的建立者,在其完成統一之際,必須立即著手收拾殘破的局面,整合社會,恢復或者重建社會秩序。而天下初定,整合社會既靠政令,尤靠制度。這是因為制度是社會秩序的基礎,而社會秩序是由制度安排的。
制度的特點和優點是同一標竿、同一尺度。制度本身有可能是不公平的,但是,制度的標竿、尺度在其適用的范圍內,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劃一的。因此,以制度整合社會,安排社會秩序,能夠維持社會的大致公平,并保持其一貫性,從而也就能夠奠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
所以“一天下”與“一制度”合起來,才是儒家眼中的真正的“大一統”。且必須從一開始就貫徹執行“一制度”的大政方針,這與現代社會依法治國可以說是相吻合的,也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
“江南儒士如今所思所想與中原儒士大有不同,用之則難免產生沖突,以其讓朝堂動蕩,當然棄之不用最為簡便!”趙昺看向劉因言道。
他明白與制度上的統一,思想的統一是最難的,自己花費了多少精力,又打壓了多少士人,得了多少罵名,才勉強讓朝廷上的聲音趨向統一。而南北儒士不論學術上,還是執政理念上的爭執早在大宋開國就沒有停止過,甚至數次黨爭中也有南北之爭的影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曲周县|
乐清市|
介休市|
彭水|
元谋县|
安达市|
贡嘎县|
故城县|
乳山市|
浑源县|
勃利县|
咸宁市|
武穴市|
长顺县|
彝良县|
盐源县|
纳雍县|
红原县|
阳山县|
镇安县|
淳化县|
安新县|
准格尔旗|
洪江市|
定兴县|
青田县|
金坛市|
扶沟县|
金门县|
诸城市|
定远县|
莫力|
滦南县|
巧家县|
上高县|
磐安县|
准格尔旗|
油尖旺区|
建水县|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