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634章 放手一搏-《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保州城主府占地廣闊,在張柔任保州路都元帥重建保州城后修建的宅邸,其請辭致仕后將爵位傳給六子張弘略,成為張氏的家主。

    張弘略有謀略,通經史,善騎射。嘗從柔鎮杞徙亳。歲乙卯,入朝憲宗,授金符,權順天萬戶。從征蜀,以其幼,賜錦衣,令還鎮。柔既致仕,授弘略金虎符、順天路管民總管、行軍萬戶。又隨父修筑大都城有功,后遷江西宣慰使,授河南行省參知政事,致仕后以子入宿衛,歸鄉養老。

    此時在城府二堂的書房中燈火搖曳,火盆中炭火忽明忽暗,張弘略與張珪在榻上隔案相對而坐,見侄子愁眉不展,言道:“公端,真定那邊談的不順?”

    “六伯,董氏和史氏兩族皆不同意放棄真定,據守保州之策,稱要上書彈劾!”張珪言道。在族中張弘略行六,其父行九,是其伯父。

    “董氏和史氏兩族皆是開國功臣,封地皆在真定。他們幾代經營,以成為根基之地,怎肯輕易舍去!”張弘略言道,“而兩家在朝中勢力不遜于我們,又怎肯俯首聽命于我們,且你力保保州雖然為戰事考慮,卻也是受人于柄?!?

    “當前南朝犯境,大敵當前,他們還在為私利棄國事于不顧,讓人心寒!”張珪言道。

    他也知其族起于史秉直,在元太祖時期,他曾經一路帶兵平定了叛亂,受封虎符。不過后來因為官員之間的爭斗,在年老的時候辭官告老還鄉,不過仍然非常的風光,他的子孫也都繼承了他的衣缽,特別是史天澤。

    史天澤少善騎射。勇力過人。元太祖八年,隨父史秉直歸降木華黎。元太祖二十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帥職,率軍擊敗金將武仙,又俘殺抗蒙紅襖軍將領彭義斌。歷授五路萬戶、河南等路宣撫使、中書右丞相、樞密副使、中書左丞相等職,死于征宋途中。

    史天澤“出入將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無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儀、曹彬。他一生謹慎,多謀善斷,料敵用兵,主張攻心為上,力戒殺掠。史天澤及其家族為鞏固和發展蒙古貴族在中原的統治立下功勞,是忽必烈推行漢法的主要大臣之一,子孫也皆顯赫。

    董氏起于董俊,其少年時種田,成年后瀏覽書史,擅長騎射。蒙古代金后,河北大亂,藁城令立靶募兵,董俊挽強弓一發中的,受募領兵。木華黎帥兵南下,他率軍投降,此后成為一位著名的世侯。

    藁城近旁州縣大多改變旗幟,董俊“險夷一節”,孤軍堅守,后更擁護史天澤為主帥攻克真定,幫助史天澤穩定了河北局勢。后他參與圍攻汴京之役,金帝逃奔歸德,他又追擊圍攻,戰死于歸德之戰。

    董俊去世時,已為蒙古立下汗馬功勞。臨陣作戰,他總是身先士卒,勇氣懾眾;且器度弘遠,善戰而不妄殺,南下伐金時,收歸為奴者,都縱放為民。作為漢人世侯,他不是勢大權重者,但以忠孝著稱當世。子有九人,文炳、文用與文忠,事功亦顯,皆受朝中重用。

    張氏、董氏和史氏皆是發跡于河北,三家關系錯綜復雜,他們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在朝中曾互相傾軋,也曾聯手對抗蒙元的發難??傮w來說大家表面上還是一團和氣,并沒有撕破臉皮,但此次涉及到家族根本利益之爭,便沒有那么客氣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富顺县| 金华市| 武穴市| 湘乡市| 东阳市| 达日县| 九江市| 宁晋县| 大竹县| 太仆寺旗| 门源| 池州市| 广河县| 芜湖县| 渭南市| 阳城县| 石狮市| 新安县| 高淳县| 商城县| 清镇市| 崇文区| 无锡市| 循化| 平泉县| 红原县| 瑞丽市| 岐山县| 策勒县| 玉溪市| 潜江市| 莱阳市| 汶上县| 盐津县| 新邵县| 喀喇沁旗| 托克托县| 咸阳市| 太和县|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