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章 遺忘初心-《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趙昺看盧旭挺上道,本想拿出個前世為人熟知的策劃案,弄一個皇帝游山口渴,如農家討水喝,農婦端出一碗自家土茶,自己喝了連連稱好,隨行大臣重金買茶為農婦所拒的故事。然后再弄一個寺中品嘗佛茶,惡僧討要重金作為布施,而茶卻不如農家土茶好喝的段子。
這樣一來,戲劇性加之自己的身份,經過一番炒作,那么九華山的土茶定然聲名大振,而佛茶則徹底被砸了牌子,以后白送都不會有人再喝了,可山上卻出了眾多的農婦賣茶。可想想自己出的這個主意就已經很下作了,再搞這么一番‘騷操作’實在有損自己的形象,雖然自己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早已聲名狼藉。
盧旭卻不知道陛下怎么想,但是覺的小皇帝這主意實在不錯。要知道九華山種茶的農戶眾多,而價高的所謂‘僧茶’只產于寺院把持的那點茶場,茶農們的茶卻無人問津,難以從中獲得多少利益。而陛下如此操作一番,九華山茶必然名聲遠播,畢竟‘現世佛’要比‘往生佛’要值得拜。
茶葉作為朝廷專賣的產品,茶稅是朝廷一項重要的收入,而地方也能從中受益。所以盧旭對前景十分看好,而自己再借著和尚們的‘不敬’再行問罪,將山下閔街的經營權收回,那又是不少的進項。少了大筆是收入,和尚們再想籠絡官員,收買人心,就要摸摸自己的口袋了。
眾人談興頗高,不覺間已經行至肉身殿所在,廟宇建于高臺之上,據傳金地藏晚年在此讀經,圓寂后于臺上建一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尊為金地藏。后人又在塔上配以殿宇,稱肉身殿,又稱地藏墳。因基塔之地曾現“圓光”,故后人名其地為神光嶺。
大家拾級而上,來到高臺上,趙昺抬眼看去,數百年間殿宇雖有興廢,但是經官府與信眾們不斷的修繕和改建,寶殿愈加氣魄非凡。一行人進入殿中,但見殿中央正面供奉著金地藏塑像,其騎著涉水如飛的‘諦聽’,左為開山弟子道明,右為道明的父親閔公。
隨侍的小黃門取出香燭,趙昺依然搖頭拒絕參拜,其他人則接過香燭在佛前進香,燃燭禱告。而他則背著手在殿中四處游走參觀,讓一邊誦經的和尚們紛紛側目。趙昺自然選擇無視,倪亮則不高興了,狠狠的瞪了回去,其征戰多年,斬將殺敵無數,可以說是自帶煞氣,將和尚嚇得一個個目光躲閃,連忙低頭吟誦經文。
現在雖然天色漸暗,但供臺上燃著無數的燈燭,將殿中照的如白晝一般。靈塔的前后安放著大大小小的地藏菩薩塑像,新舊不一,材料各異,形象各異,有的還寫著某某供奉的字樣,應該是善男信女們祈福供奉的。靈塔兩側則是十殿閻羅拱衛而立,整個大殿顯得莊嚴肅穆,而面目猙獰的塑像又有些陰森之感。
趙昺圍著靈塔在殿中轉了一圈,又看了墻上繪制的壁畫,覺得很有些意思。金地藏身旁隨侍的閔氏父子,因為兒子道明先入空門,反而成了父親的師兄,這在儒家文化中絕對是違法人倫,大逆不道之舉。卻又符合佛家‘出家無家’的說法,如此兩廂矛盾的東西就堂而皇之的擺在了眾人眼前。
地藏菩薩是佛教人物,而閻羅王則是道教人物,現下的布局卻是菩薩居中,閻羅站崗。在趙昺看來,可以說是佛道兩教在中國的融合,大團結的表現;也可以視為道教衰落的體現,本土神仙要靠給外來和尚當手下才能享受些香火。這也不知道對神佛們是悲哀,還是幸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雷波县|
栖霞市|
东明县|
广安市|
张家口市|
三江|
巫溪县|
黄石市|
防城港市|
通山县|
图木舒克市|
沿河|
兰考县|
通化市|
长春市|
治县。|
延川县|
丹寨县|
合作市|
静海县|
原平市|
休宁县|
临沂市|
洪江市|
长顺县|
玉溪市|
荣昌县|
安阳市|
黑河市|
集贤县|
渭源县|
北川|
依安县|
策勒县|
宣汉县|
石城县|
白山市|
大关县|
射阳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