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296章 制度保障-《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是其想多了!”趙昺苦笑著道。

    “哦,如此也是屬下想的多了!”倪亮想了片刻,雖然沒有明白其哪里想多了,可也沒有追問,有些不好意地訕笑道。

    趙昺也樂了。他有信心認為諸將不會輕易謀反,不僅是來自于自己對各部主將的掌控,也采取了諸多的防備措施。畢竟教訓太慘痛了,在蒙宋戰爭中,潼川府路安撫副使兼知瀘州劉整時以所領十五軍、州、戶口三十萬降元。而后宋沿江諸州降元成風,沿江制置副使、知黃州陳奕降,蘄州安撫使知州管景模以城降,江州知州錢真孫及淮西路六安軍曹明以城降,襄樊守將呂文煥以城降元。

    長江防線失守后,岳州總制孟之紹舉城降元,池州都統制張林以城降,朱煥以揚州降元,提舉江州興國宮呂師夔、江西安撫使知江州錢真孫迎降元軍,知南康軍葉閶以城降,知安慶府范文虎以城降,湖北安撫副使兼知岳州高世杰以城降,夏貴以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縣降元……

    血的教訓歷歷在目,趙昺當然不會視而不見,他在整編新軍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問題。除了采用軍政分開,遣暗探監視,對兵員進行混編等措施,還對宋軍募兵制進行改革,改終身為兵為服役七年為限,期滿后可以退役返鄉。但是進入江南后,趙昺采用的軍制其實與趙構創立的屯駐制相似。

    屯駐軍制是在南宋初,軍隊經歷了由潰散到整編的過程,逐漸形成五支屯駐大軍。到南宋中期為止,陸續在興州、興元府、金州、江陵府、鄂州、江州、池州、建康府、鎮江府,設御前諸軍,由都統制和副都統制管轄。以此長期鎮守軍事要地,抵御敵軍的入侵,而非北宋時期實施的禁軍更戍法。

    趙昺沿襲了這種做法,以禁軍各部分駐沿江要地,組織起長江防線。但是這種做法同樣存在著前時的弊端,因此他吸取了曹操防范軍隊叛降的措施……

    在三國末期,夏侯霸投降蜀漢可以稱得上大事件,而在其投降的過程中,夏侯霸沒有帶走一兵一卒。再比如“淮南三叛”中的毋丘儉,在壽春叛亂過程中,士兵根本不會與他一起叛亂。鐘會在姜維的慫恿下想自立蜀中。誰知還沒成功,鐘會就被屬下殺死。

    相比之下,吳蜀兩國的情況就沒有這么好。蜀國大將孟達投降魏國時,可是連人帶城都一起帶著的,吳國的情況也基本差不多。蜀國被滅后,投靠西晉的東吳步闡,投降時候帶了西陵城以及數萬士兵。那么問題來了,是魏國士兵忠誠度高?

    當然不可能。魏國士兵投降不跟從武將一個最大原因就是魏國的制度,就是曹操創立的錯役制。這項特殊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得魏國士兵叛變變得有所顧忌,而錯役制的核心就是離間骨肉。

    東漢末年,軍隊都是采用“部曲”形式,就是家人和士兵在一地。由于當時軍閥割據僅占一州或數郡土地,士兵基本都是在本地,家人也跟隨在一起。后來的魏蜀吳三國,也將“部曲”制度保留了下來。不過,魏國卻特立獨行,“人役戶居各在一方”,將家人與士兵分離開,稱為“錯役”。

    曹操時期,這種情況相當普遍。比如:當時曹操平定冀州之后,對于冀州投降的袁尚士卒就調往許都南部駐防。曹操趕跑馬超之后,就將關中地區的士兵調往關東。曹操之后,司馬昭在平定了淮南的叛亂后,也將東吳的降兵調往中原地區。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古浪县| 上饶县| 延吉市| 嘉黎县| 丰县| 屏东县| 洛扎县| 玉林市| 临漳县| 垫江县| 调兵山市| 丹棱县| 五峰| 三穗县| 安平县| 镇平县| 徐水县| 乐东| 安新县| 乌兰察布市| 宜城市| 鄯善县| 灵璧县| 寻乌县| 松阳县| 岳阳县| 陆河县| 卢氏县| 江山市| 普兰店市| 丰县| 泗阳县| 恩平市| 连江县| 阿坝| 营山县| 桦南县| 迁西县| 阿拉善左旗| 泾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