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35章 時代抉擇-《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就政治遺產而言,其制度設計固然確保了君主集權,根絕了分裂割據,但時時處處“事為之防,曲為之制”,在軍事上,各自為政、缺乏協調、難以統籌等弊病如影相隨,嚴重削弱了軍隊戰斗力。在行政上,政出多門、官員冗濫、效率低下等現象也司空見慣。于是,強敵壓境、時局紛擾之時,缺少活力、短于應對也就在所難免。

    就精神遺產而言,作為精神文化內核的新儒學確為時代注入過許多新元素,但隨著外部環境的壓力與內部專制的強化,自理宗起,理學作為宋學主流獲得尊崇,升為官學,創立期的兼容精神日漸泯滅,而“存天理,滅人欲”,“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教條經過后代的發酵,最終成為明清專制帝國控制官僚、馴服百姓的精神桎梏。

    宋朝士大夫官僚確享有一定的言論自由,那是相對其它專制王朝而言,但即便宋朝也僅限于政治生態良性運作期。南渡以后,政治生態明顯惡化,秦檜在宋高宗的默認下,屢興文字獄置反對派于死地;韓侂胄以“偽學逆黨”傾陷政敵,厲禁道學與道學派,都是眾所周知的。誤讀者不論前提與時段,全面判定宋朝是“沒有思想禁區”與“沒有文字獄的時代”,顯見是大謬不然的。

    新儒學確有砥礪人心之功,也出現了范仲淹、包拯、文天祥等一批士大夫精英。精英有榜樣的力量,但士風從來隨政風互動。在良好政風下,慶歷、嘉祐時,士風相對振作,操守自然高揚。政局一旦污濁,雖仍有少數士大夫不為所屈,但秦檜、韓侂胄、史彌遠與賈似道專政時,士風窳敗,斯文掃地,何來風骨氣節可言,而這些權臣與麇集其麾下者,十之八九不都是士大夫官僚嗎?足見籠統斷言宋朝是“君子時代”,無疑也是誤讀。

    有人將宋神宗與宋哲宗時期有新舊黨爭說成“以王安石為偶像的改革黨與以司馬光為偶像的保守黨兩黨輪流執政”,用以論證宋朝已“有共和的因素”。這種說法把古代帝制下兩黨輪流輔政與近代意義上兩黨輪流執政混為一談。一字之差的癥結,旨在抹殺民主共和與君主專制的本質差異。

    宋孝宗與宋理宗都以旁支宗室而入繼皇位,有人將其曲解為政治上“‘誰都可以當皇帝’的開放性”。縱觀中國歷代王朝,因君主絕嗣而旁支承統的權變做法,并非宋朝獨有,若將其美化成宋朝已具“皇權開放的觀念”,實在匪夷所思。君不見,皇權依舊在趙姓皇帝后代中私相授受,“皇權開放”從何談起。

    有人把宋朝對皇權及其決策程序的相對制約,解讀為“皇權成為最高公權力的象征”。殊不知宋朝這種相對制約,最終必須以皇帝自覺接受權力制衡為前提。這也決定了代表皇權的宋朝皇帝不可能像近代立憲制那樣徹底虛君化,也就談不上宋朝“以制度保障了國家公權力最大限度地屬于全社會”。

    所以說宋朝在政治文明上有著長足的進步,但其所有進步都是相對的,而且是在專制政體下展開運作的;皇帝仍是國家最高決策者,祖宗家法下所有頂層設計無不服務于君主專制集權。說宋朝國家政權已經超越利益集團,是缺乏依據,也違背史實的。

    趙昺一番思索后,覺得自己現下的正確做法應該是理性的區分宋朝遺產中的新生兒與洗澡水,全單照收與一起潑掉的做法都不足取,在轉過身時心中已經有了定算……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石城县| 凉山| 石门县| 邹城市| 涡阳县| 保定市| 三亚市| 洪泽县| 宜宾县| 吉安市| 石嘴山市| 福安市| 合水县| 桦南县| 林州市| 九寨沟县| 浑源县| 余干县| 泾阳县| 通辽市| 安福县| 台山市| 资阳市| 乌拉特后旗| 和平县| 舞钢市| 连城县| 含山县| 南城县| 漳州市| 芜湖县| 宽甸| 浪卡子县| 洱源县| 巨野县| 唐海县| 高雄市| 两当县| 沈阳市|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