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誤讀-《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入選貢品的并不止是美食,古代所謂各省“省花”選來也是作為貢品的。鄢陵梅花在北宋是貢品,皇帝說是天下第一花,所以整個地方百姓們就得好好種梅花,想偷著種點雜糧都沒地兒!當各地進貢的花朵凋零,當帝王們的狂歡散場,微服出宮的皇帝回到金鑾殿,回味著貢品帶來的喜悅,品嘗幾口從各地進貢運來的美酒和茶葉。那些累昏的百姓也已醒來,各自沿著一片狼藉回家,等待著他們的,是又一年的青黃不接。
趙昺作為二十世紀的現代優秀青年自然明白收受貢品的危害性,到了這個時代也更加能深切體會到對民間的傷害之大。但是想要消除這種現象卻難以做到,即使他作為皇帝也不是一道旨意就可以清除這種延續數千年的積弊。
首先從政治上講,貢乃是臣服者向勝利者奉獻,這在古代發展成了一種文化,也可以說是一種制度和禮儀。即作為統治階級的特權,同時也可以彰顯自己地位的形式,迫使臣服者納貢體現出了自己的權威。這在封建社會也是帝王維護統治的一種方法,想要去除就等于自取滅亡一般。
再有封建社會,不同品秩之人的飲食用度,都有著嚴格的區分與等級規定,居下位者,就算得到了不屬于自己使用范圍內的東西,也必須要呈獻給上位者,否則就是僭越。且封建時代的特供,除了有產品質地上乘、珍異難求之類的因素外,就連瓜果蔬菜長得忒巨大,也不是普通人能享用的,必須要敬獻給皇帝。
另外這也是皇室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皇帝作為天下之主,吃穿用度都得是天下最好的,因此各地進貢的東西不止是什么金銀財寶、珍禽異獸、奇花異草,而是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的油鹽醬醋,從里到外的穿戴,寫字的筆墨紙硯,燒的炭,喝的茶,甚至出恭用的手紙都是各地進貢的,這省下的都是錢。
制度和慣例使然,趙昺也只能入鄉隨俗了,但也是有底線的。他以為在官場上,收點兒小禮物,可以視之為人之常情,可如果禮品的價值過限,就是腐敗了。同理,皇帝按照定制收受貢品,自是帝王維持正常生活和統制的需要。一旦皇帝過度收受貢品,毫無節制的收受禮物,那也是一種嚴重的腐敗行為,當然就是犯罪了。
因此趙昺自繼承皇位后,便一再消減各地的貢品,在瓊州時甚至一度取消。而收復江南后,才有所恢復,這不僅是生活所需,也是昭示百姓已經換了天。但他也是一再以體恤民生為由,減免各地的貢物,加大在市場的采買維持所需。
可習慣使然,地方官吏們想著弄點稀罕物上貢,一者也有真的表示自己孝心;二者也存著一旦皇帝見了龍心大悅,自己也就飛黃騰達的僥幸心理。所以時常換著花樣的給趙昺上貢,使他不得不分心來處理這看似的小事,將那些勞民傷財,嘩眾取寵之物勾銷,即便是必須之物也予以勾減……
審核地方貢物這種事情還算輕松的話,那么審核死刑這事趙昺就不能不慎重了。在古時候執行死刑一般都是在秋冬季節,也就是影視劇中常說的‘秋后問斬’。而之所以選在秋冬季節集中執行死刑,其實誰也說不大清楚,按照師傅們的解釋是因為要順應天意。
在古人的自然神權觀里,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象征肅殺。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都要順應天時,處決犯人也是如此,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皇帝即是天的兒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時行事。而趙昺以為主要是考慮示警的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閑,也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觀看,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看著堆積在書房中的案卷,趙昺實在有些頭疼,這些都是關系到人命的東西,自己御筆一勾就是條人命,讓他不能不謹慎,可要全部通讀一遍這工作量就不小,別說從中一一甄別了。所以現在他處理完日常的公務外,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消耗在審核工作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徐县|
昆明市|
鄂尔多斯市|
清涧县|
台前县|
舒城县|
宣武区|
内乡县|
井陉县|
菏泽市|
印江|
沁源县|
防城港市|
福安市|
镇坪县|
兴安盟|
锡林郭勒盟|
永善县|
台南县|
冀州市|
锦州市|
瑞金市|
巴青县|
鄂尔多斯市|
渝北区|
宁都县|
常德市|
长子县|
长宁区|
那坡县|
乌拉特中旗|
阳春市|
佛山市|
柘荣县|
普洱|
柳州市|
二连浩特市|
榆中县|
洱源县|
云霄县|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