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17章 將死鼓御死轡-《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實際上這種觀念是大錯特錯了,趙昺也意識到戰爭是一種集體行為,沒有組織的軍隊戰斗力自然低下。只能完成這種簡單戰術動作的軍隊,自然稱不上是有組織的軍隊。其實擊鼓進軍、鳴金收兵這兩個詞語,只是對中國古代指揮體系的一種文學上的簡化。

    孫子兵法中就指出:“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這里明確指出:金鼓主要起維持秩序的作用,且僅鼓的使用就包含數類信息的傳遞:

    第一種是通過鼓的大小和音調的不同來表達不同級別的指揮信息。將鼓的聲調是商,帥鼓的聲調是角,這些都是對不同級別的指揮官使用鼓的嚴格區分。戰時軍令從主將的軍鼓向下級依次傳達,以指揮軍陣完成不同級別的戰術轉換。

    第二種是通過鼓聲不同的頻率來表示不同的進攻速度。一般有三種不同頻率的鼓聲:一步一鼓是要求步伐整齊,緩步前進。十步一鼓是要求快步前進。當鼓聲連續不斷時則意味著要發起沖鋒。

    第三種是用不同的擊鼓次序來指揮不同的兵種。《司馬法》中提出的七種鼓法就包括:“鼓旌旗,鼓車,鼓馬,鼓徒,鼓兵,鼓卒”幾個部分。這說明在作戰時,主帥會使用不同的擊鼓次序或特殊的鼓來對專門的單一兵種進行精密指揮,這代表中國古代軍隊的軍種分化和軍種配合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第四種是用鼓來控制軍事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小說中常說的一鼓整頓兵器,二鼓練習列陣,三鼓吃飯,四鼓檢查,五鼓列陣。就說明金鼓聲業已包含了整個行軍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除此之外,鼓還要和其他樂器配合發出更復雜的指令。而鳴金收兵中的“金”并不是像一些影視作品中演的那樣只是一塊金屬。稱作“金”的樂器就有四種,且使用方式也是多變,每種樂器都有獨自代表的命令,同時還要與鼓進行配合使用。以金錞和鼓,以金鐲節鼓,以金饒止鼓,以金鐸通鼓,就是指用金錞調和鼓聲,用金鐲節制行軍時的鼓聲,用金鐃停止行軍時的鼓聲,用金鐸示令軍鼓齊作。

    除了樂器和樂器的配合之外,金鼓還要和旗幟進行不同的搭配以完成不同的陣型。如鼓一鼓樹黑旗則列曲陣等等。這些都使指揮訊號更加復雜,表達的意思更加準確。到了此時,中國軍隊對已經非常復雜的金鼓系統又有進一步的進行了發展。

    中軍元帥擊響顰鼓,受命的鼓人鼓三通鼓,兩司馬搖響鐸,軍帥搖旗,士卒由坐姿改為站姿。鼓人連續擊鼓,軍隊向前前進,公司馬敲響鐲來配合調整士兵每步的間距。鼓人擊鼓三通,兩司馬用手捂住鐸口搖鐸,軍帥放下旗幟,全軍停止前進。鼓人擊鼓,卒長敲響鐃,全軍開始撤退。

    而戰國時期詭道對軍事發展的影響越發明顯,在很多時候,將帥可以通過改變使用習慣來迷惑對手制造戰機。比如臨時調換進軍退軍的信號,在敵軍以為己方撤退時發起進攻。或者故意打亂金鼓的節奏使軍隊看起來紀律渙散,誘使敵人進攻,或是打亂擊鼓順序消耗敵軍體力,甚至在夜戰中代替旗幟進行指揮。

    正是出與對軍隊組織和指揮的高度重視,所以中國古代軍事行動中對金鼓十分重視。復雜的指揮工具和指揮系統不僅意味著將帥要有相當的水平進行更加復雜的操作,也要求士兵要進行更嚴格的訓練。而一只注重指揮藝術,具有完善指揮體系,士兵訓練完善,又有充足戰斗經驗的軍隊,必然會是一只有戰斗力的軍隊。

    趙昺也因此常常慶幸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后,起初并沒有貿然按照自己所想對軍隊進行訓練,否則不知將釀成何種禍事。而更覺的那些小說中所謂現代軍訓后大學生穿越后能吊打古代軍隊的想法其實很可笑,在失去現代通訊手段,又不掌握古代旗幟和金鼓指揮技術,穿越回去再多的軍訓大學生,也不過是一群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城县| 肇东市| 札达县| 中超| 保德县| 汽车| 翁牛特旗| 靖宇县| 镶黄旗| 桃源县| 营口市| 米林县| 高安市| 永和县| 和硕县| 平度市| 自贡市| 琼结县| 海淀区| 社旗县| 资源县| 山东| 高邑县| 巴彦淖尔市| 老河口市| 旬阳县| 房山区| 河西区| 阿克陶县| 乌拉特后旗| 石楼县| 正定县| 阿合奇县| 茶陵县| 兴山县| 夏津县| 阿尔山市| 伊通| 曲靖市| 湘潭市|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