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18章 另有它用-《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趙昺自指揮第一次作戰,就已經發現在“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古代,要想在戰場上有效指揮“大兵團”作戰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他也發現各部使用的各式旗幟絕非是為了好看和以壯軍威之用,這乃是為了能夠有效指揮作戰,除了金鼓之外的又一重要即時通訊工具。

    古代中國軍隊用聯絡旗指揮全軍行軍趕路,主將在牙旗下發號施令,各部將領得令后揮動將旗命令士兵準備布陣進攻,士兵在號旗的帶領下沖鋒殺敵:

    聯絡旗在行軍時用于前軍與后軍的聯系。古代因為信奉五行學說,所以聯絡旗的顏色各有所指。青色,屬木,如果先頭部隊遇到山林障礙需要開道時,就會舉起青旗。赤色,屬火,如果軍隊遇到地勢險要,高山峽谷之地時,便需要防敵人火攻,舉紅旗示警。

    白色,屬金,一旦遭遇到敵兵,就要迅速集結兵力,擺開陣型迎戰,舉白旗為令,而白旗表示投降其實是近代之后的概念,且更多的是表示休戰。黑色,屬水,如果行軍路線上有沼澤或者溪流等,就會舉起黑旗。黃色,屬土,如果前方一馬平川,暢通無阻,舉黃旗示意。

    號旗是指揮官發號軍令之用,當軍隊沖鋒時,號旗在哪里,士兵們就沖向哪里。指揮將領根據號旗所在的方位可以判斷出戰線推進的進度,并能清楚地看清戰果以及軍隊戰損情況。有的號旗上會繡有國號,在混戰時可以使士兵通過號旗的顏色區分敵我,以免誤傷友軍。

    由于號旗可以大量攜帶,可以此來顯得己方兵多將廣,揮舞起來氣勢如虹,能鼓舞士氣。這便也給指揮者用計的余地,通過增減號旗來迷惑敵軍,韓信背水一戰時,就曾率二千騎兵攜赤色號旗遍插趙軍大營,導致敵軍誤以為大營被端,全軍潰敗。

    古人在長期的戰爭實踐中,受天文星象啟迪,結合五行,摸索出了一套行軍布陣的方法,發明了“五行軍陣”。其中蘊含了先人對于天象、地理、宇宙空間的基本認識,而陣旗就是陣法的核心與靈魂: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軍前宜捷,前用朱雀;軍后宜殿,后用玄武;軍左為陽,左用青龍;軍右為陰,右用白虎。后世諸多陣法、陣旗都以此為基礎發展,再將五色、五旗等觀念融會貫通,變幻無窮,進攻時陣旗一揮,嚴陣以待,攻防合一。

    在戰場上,軍隊一般分為五大營,即前營,中營,后營,左營,右營,將旗則代表各營將領,他們就在將旗之下,一般情況下將領不會放棄指揮沖鋒殺敵,否則會發生混亂。只要將領揮動己方陣營的旗幟,士兵就會立刻準備迎戰,且作戰時士兵要拼死保衛將旗,一旦將旗被砍,這支部隊就不復存在了。

    而將旗分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每種顏色都有各自的屬性。面朝的方向是前方,即南方,五行屬火,火為紅色,所以前營用紅旗;腳下所立之處為中央,即五行屬土,土為黃色,所以中營用黃旗;左手的方向即東方,五行屬木,木之色屬青,所以左營用藍旗;右手方向即西方,五行屬金,金之色為白,所以右營用白旗;面所背的方向為后,即北方,五行為水,水之色為黑,所以后營用黑旗。

    牙旗者,將軍之旌。因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牙旗不論是尺寸還是重要性都是軍隊中最大的,古代出征祭旗就是祭的牙旗。牙旗在古代沒有統一制式,一般繡著主帥的姓名,如岳家軍的“岳”字旗。打仗時,牙旗在哪里,表示主帥就在哪里,一旦牙旗被毀,就代表主帥陣亡,將全軍崩潰。

    經歷了幾次之后,趙昺就知道軍隊在旗幟的指揮下,才能紀律嚴明,有條不紊地進行作戰,發揮出強悍的戰斗力。因此他將‘通號令’作為鐵律之一,并在悉數掌握之后,又不斷的加以改進,并加入了口令、軍號、燈光等新的通訊工具。

    當下步軍,趙昺一般以師作為獨立作戰單位,以營作為基本作戰單位,以都作為基礎作戰單位,因此三級皆有號旗,并以顏色和大小作為區分,理論上在戰場上實現由師直接指揮到都。而他最大的改進是編制了旗語和燈語及號譜,進而可以實現在較遠距離簡單的交流。

    不要小看這點改進,旗語通信和燈光通信具有其他任何通信方式都不能替代的最大特點,就是器材簡單、易于操作、高度保密和生命力強等特點。燈光旗語通信主要是在可視范圍內進行,雖然距離比較近,但能夠基本保證通信的保密性,尤其適合編隊內部的指揮通信。

    當然創造這套通訊方式并不簡單,且前世的所掌握的那一套無法照搬。這是因為現代的燈光旗語是通過各種規定的姿勢打出相應的字母及國際通用的莫爾斯電碼,利用漢語拼音組詞完成信息傳遞的。困難的是當下卻沒有漢語拼音這東西,更沒有拼音字母一說。

    而古代人識字是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前郭尔| 阿尔山市| 桂平市| 康保县| 龙川县| 金湖县| 银川市| 贞丰县| 梁河县| 宿迁市| 防城港市| 左云县| 莒南县| 潞城市| 大埔县| 体育| 金溪县| 黑山县| 新干县| 龙川县| 彰化县| 临颍县| 兴海县| 苍南县| 香格里拉县| 诸暨市| 浦县| 永德县| 荃湾区| 衡水市| 九江县| 湛江市| 广平县| 万荣县| 张家川| 德江县| 富宁县| 攀枝花市| 彰化市| 盐池县|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