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13章 理念不同-《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官家,蒙元朝廷如此大規模調整是為什么,對我們是喜還是憂啊?”王德皺皺眉好奇地問道。

    “當然是喜事了,蒙元要亂了!”趙昺笑出聲來言道。

    “官家怎知蒙元要亂了?”王德更為驚詫地道。

    “漢法派失勢,桑哥主政豈能不亂!”趙昺在桌幾上重重拍了一下站起身望著激蕩的湖水言道。

    蒙元政局的變動,其實也是趙昺謀劃的一部分,看似事情是因漢法與蒙古守舊派的爭端,說到底其實還是錢的問題,而這也早在窩闊臺為汗時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此時只不過是他順勢而為,頂多是放了點兒催化劑而已。

    趙昺作為后來者,自然知道元代作為一個異族征服者建立的政權,其吸收了諸多民族的文化,從而導致政出多源,但回回法與漢法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大源流。終元一代,蒙元政府除了要竭力保持蒙古草原政權的特質以外,總是力求在回法與漢法之間達成某種平衡,以充分發掘出兩者的優勢和特長,由此形成了蒙元獨特的多元政治格局的歷史現象。

    因此行回回法還是行漢法是蒙元時代所有君主必須面對的一個嚴肅的問題,但實際上由于種種原因,元朝統治者無法堅持某個固定的政策,使用漢法還是回法,一般都是根據皇帝個人的好惡或當時實際情況來定,這就使得這個問題變得很復雜,后人認識尤為困難,而這種多元的政治格局的基本形態一直保存了下來,終元不變。

    忽必烈可以說為蒙元推動漢化的始作俑者。蒙哥即汗位后其主管“漠南漢地軍國庶事”。使得忽必烈自乃馬貞稱制元年就已經接觸到了漢文化,他命海云禪師去漠北講佛法,且問其“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海云則要求他“求天下大賢碩儒,問以古今治亂興亡之事”,并將自己徒弟劉秉忠介紹給了他。

    自此,忽必烈開始儲儒養士之道。此后姚樞、趙璧、竇默、張德輝等名士相繼進入他的幕府中,他十分欣賞儒學,對儒士說:我雖未能即行汝言,安知異日不能行之。忽必烈掌管漢地以后,又有商挺、許衡、郝經、宋子貞等人先后應詔而至。

    隨著這些中原人材的加入,忽必烈建立了一個以儒士為主的金蓮川幕府,保護并且發展儒學事業。此后他又接受了“儒教大宗師”的稱號,表明忽必烈將自己塑造為一個由中原正統文化支持的中國之主的決心。而金蓮川幕府為忽必烈建立元朝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事實上,這些儒士不僅積極給忽必烈獻計獻策,還幫助忽必烈有效地治理了中原漢地,由是其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為進一步在中原推行漢法取得了經驗。儒士姚樞向忽必烈進言:“今天下之廣,人民之眾,財富之阜,有如漢地者乎?……異時廷臣問之,必悔見奪,不若惟手兵權……則事順理安”。

    姚樞的建議對忽必烈很有幫助,此后不久,蒙哥果然對忽必烈勢力的擴張有所懷疑,派遣阿蘭答兒鉤考漢地財賦。儒士們又策劃忽必烈入和林覲見蒙哥,消除了蒙哥對忽必烈的猜疑。在這一時期的中原漢地,漢法派陣營空前強大,回回法在中原地區實行受到遏制。

    忽必烈即位以后,“祖述變通”,對原來以草原官制為主的大蒙古國進行改革,逐步建立了一套適合對全國進行統治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中統、至元之初,忽必烈對以其“藩府舊臣”為主體的這批儒臣十分信任和重用,實行了卓有成效的漢化政策,建元表歲,建構新型的政治制度,在軍事上建立了一支雜糅蒙漢軍制的武裝力量,并仿照中國傳統建立禮儀制度。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柔区| 九台市| 克拉玛依市| 古丈县| 三门县| 丽江市| 万载县| 峨山| 高青县| 吉隆县| 寻乌县| 安多县| 长白| 望奎县| 纳雍县| 常熟市| 江油市| 阿瓦提县| 松原市| 扬中市| 桂东县| 泸西县| 嘉义县| 临漳县| 南川市| 西和县| 平顺县| 潞城市| 琼中| 中超| 定远县| 东方市| 甘孜县| 陆良县| 道孚县| 莒南县| 江口县| 永善县| 新河县| 应用必备|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