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971章 繞不過-《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陛下何事如此感慨?”劉辰翁也算是追隨小皇帝多年了,從未見其主動誦詩吟詞,今日尚未說正題,便吟起了辛稼軒的詞,不僅讓他好生疑惑,心中也甚是沒底兒,輕笑著問道。

    “昨日一戰,江北眾多百姓重歸我朝,讓朕突然想起稼軒先生當年矢志不渝,創立飛虎軍,至死仍念念不忘北伐。可其詞里所言的楚天是江南風景,而其以為自己不過是客居江南的游子,倍受排擠,卻又無人能解其思鄉之情,故國之念呢?少年英雄變成白發老翁,仍終于是‘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朕今日忽然想起,嘆其中無奈,讓英雄扼腕!”趙昺輕嘆口氣道。

    “陛下是擔心臣會對歸正人暗施手腳吧?”劉辰翁也是人老成精,如何聽不出其中的意思,笑笑言道。

    “呵呵,須溪先生真是精明之人,一語便猜透朕的心思了,但朕擔心的卻非先生一人!”趙昺本想說的含蓄些,卻被劉老頭兒一句戳破,有些不自在的干笑兩聲道。

    “陛下勿需太過煩惱,縱觀歷史,地域之間人群的矛盾古來有之。即便我朝亦是引發的爭執不斷,不過卻也對歸正人、歸明人和歸朝人皆有前例,臣自會依照辦理,絕不會妄自胡為的!”劉辰翁略一施禮道。

    “這……這其中還有如此區分,朕還要向須溪先生請教!”趙昺聽了卻是一愣道。自己這真是一瓶子醋不滿,半瓶子晃蕩,看來前世道聽途說來的那點兒東西還不大靠譜,其中竟然還另有玄機。他暗自慶幸沒有‘直言’,否則不僅丟人,還可能誤了大事。

    “陛下,對于何為歸明、歸朝、歸正人,大儒趙升、朱熹曾作過界定,即投歸正統的人。歸正,謂元系本朝州軍人,因陷蕃,后來歸本朝;歸明,謂元系西南蕃蠻溪峒人,納土出來本朝,補官或給田養濟;歸朝,謂元系燕山府等路州軍人歸本朝者。”劉辰翁解釋道。

    “便是說歸正人,原是指中原人,后陷于蕃而復歸中原,蓋自邪而歸于正也。歸明人則原非中原人,是徭洞之人來歸中原,蓋自暗而歸于明也。如西夏人歸中國,亦曾謂之歸明。且前常貫以北界、北方、北朝、西界、西北、契丹等字眼,以揭示了其來源地和族群。”

    “哦,原來如此。若如須溪先生所言,本朝對于不同之歸正人似早有定規,還請詳述!”趙昺聽了點點頭,這歸正人的概念可謂泛泛,幾乎囊括了歸宋朝的漢族以外的其他各族人,涉及到的民族則更為廣泛,除西南蕃、蠻所代表的少數民族外,其主要者還有黨項、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將其理解成為單純的‘漢人’并不準確。

    不過想想也是在情理之中,要知入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原王朝境內即是多民族共存,本朝也不例外,陷蕃而復歸之宋朝人不可能盡是漢人,尤其是建炎以后,原屬宋的大片領土長期陷于金、元,在此生活的原宋朝人以及在他們大規模南遷的潮流中,也不可能沒有漢人以外的其他民族人。

    對于朱熹,趙昺自然如雷貫耳,其乃是當世大儒,創立了理學。而對于趙升,他也早在瓊州便有耳聞,其是文昌人,曾著有《朝野類要序》,作於理宗端平三年,徵引當時朝廷故事,以類相從。對班朝、典禮、故事、稱謂、舉業、醫卜、入仕、職任、法令、政事、帥幕、降免、憂難、馀紀,逐事又各標小目,而一一詳詮其說。這本書曾是趙昺到這個年代后了解現世的讀本。

    不過趙昺對于他們二人還是頗有些看法,對那些投奔本朝的人如此稱謂,明顯含有蔑視的意味,卻也左右了當時朝野對所為歸正人的看法,可以說是遺毒甚廣。

    “陛下,我朝向歸明、歸朝、歸正人等群體提供了較為優厚的待遇,內容涉及田宅、賦役、賞賜錢物、科舉、授官等,但在田宅、授官、贍養等方面,不同群體之間、各群體內部都存在一些差別,并因時而變……”劉辰翁施禮道,對此又作了詳細解說。

    趙昺本想與劉辰翁交待下關于南遷者的安置問題,再處理軍中善后之事,然后盡快歸京,那邊還有一攤子事情要處理呢!可他也清楚若是不能對前時之事做詳細的了解,自己貿然行事必然會阻力重重,且以往的成例自己也可進行借鑒,吸取其中的經驗。所以還是按捺下急于歸京之心,聽其詳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东阿县| 加查县| 龙山县| 仪征市| 柘城县| 襄城县| 林口县| 博乐市| 长沙县| 康保县| 民乐县| 鹤峰县| 东乌珠穆沁旗| 鹤峰县| 渭源县| 缙云县| 防城港市| 永川市| 营山县| 仁怀市| 中西区| 五大连池市| 安岳县| 仁布县| 鲁甸县| 普定县| 东源县| 吉木乃县| 女性| 张家口市| 望江县| 进贤县| 收藏| 白水县| 咸丰县| 丹阳市| 玉树县| 长寿区| 永修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