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難題-《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嗯,你說得不錯。”趙昺點點頭道,“兩地相較,朕以為大理舊地對我們威脅最大,當年韃子無法突破兩淮防線,便先取大理對我朝迂回包抄,從而形成合圍之勢的。如今我們收復江南,依然對我們的西翼構成威脅,西線兵團面臨的壓力極大。”
“我們平定江南后,大理各蕃部紛紛叛離,陛下是擔心也先帖木兒返回云南后迅速鎮壓各蕃,依然對我朝形成威脅。”鄭虎臣答道。
“是的,因而我們絕不能讓其回到云南!”趙昺重重一拍案幾道。
“屬下定做好此事,將其擊殺!”鄭虎臣施禮道……
…………
趙昺與鄭虎臣商議至深夜,在黎明前鄭虎臣才悄然離開返回京城。而他小憩片刻天便亮了,在與眾侍衛對練了一番后,用罷早膳又回到了書房處理公文。最上面的一份依然是兵部送來的,他翻看后不知如何落筆,此事解決起來并不容易。在收復江南后,為了應對拉長的戰線和鎮戍各地,趙昺下令大規模擴軍,只禁軍就迅速膨脹到三十萬人。而部隊的迅速壯大,不可避免會帶來許多相應的問題。
首當其沖的就算武器的匱乏,據兵部統計此番雖擴軍至五十萬,但是現在全軍共有火槍二十五萬支,庫存不足六萬支。各式火炮千余門,但無法滿足需要,尤其是水軍最為缺乏。同時在平定江南的戰爭中,武器損耗也十分嚴重,輜重司報告需要修理的火槍就有近萬支,而軍器監雖然已經遷到京城,并恢復了部分生產能力,但仍然不足以彌補缺額。
當下征募的新兵正在進行基礎訓練,矛盾尚不突出,而即將進行持械訓練,那么將導致新兵無槍可用的窘境,入編后也會嚴重影響戰斗力,因此堪待急需解決。現在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擴大生產規模,而這也牽連到火藥、煉鐵、子彈、炮彈等配套作坊擴建,可卻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
迅速擴兵所帶來的第二個大問題,是部隊素質的降低。原因是擴編帶來軍官短缺,有經驗的,尤其是經過新軍訓練營出來的士兵都被提拔起來,導致作為作戰骨干力量的軍士力量被嚴重削弱,使得部隊作戰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擴編后編制擴大,新兵尚在訓練,缺編卻嚴重,難以承擔作戰任務。
第三大問題便是經費的緊張,即便按照每個兵丁每年需要百貫計算,每年至少也需要五千萬貫的軍費開支。這還不算重新修建營區,打造新的戰船及制備武器、被裝等費用。而當下善后工作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撫恤陣亡,安置傷殘,獎勵有功,還有服役滿七年的退役士兵也要發放退役金。
現在朝廷重回江南,官員的增加,城池的興建及安撫民眾都要大量的資金。當下靠著打土豪和戰爭繳獲還能應對過去,而今年卻要在不增加賦稅情況下籌糧、籌款應對可能隨時爆發的戰爭,靠什么彌補財政的虧空,填補軍費上的大窟窿,真是讓趙昺愁死了。由以上三大問題,不難看出,恢復中原并不是振臂一呼、一呼百應這般簡單的事情。要將國家利益和百姓利益進行平衡,要有著極為復雜的關節需要打通。
趙昺知道既然自己已經坐上皇帝寶座,就無法規避種種難題,也無法逃脫為人君的責任,要向打仗一樣殺出條血路,對當前的國策進行改變。而這個難度也不小,但絕非大家以為皇帝“出口成敕”,皇帝說的話就是法律,其實并不是那么回事兒。
當然,中國古代還沒有出現一個諸如議會那樣的民選立法機構,不過宋人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立法民主”機制。立法不是由皇帝出口成敕,也不是由士大夫閉門造車,而是要經過“眾人”的充分辯論,擇其善者而從之。宋人認為自來先置局,然后許眾人建言,而刪定須待眾人議論。當時盡管沒有立法議員,但如果一項立法受到的非議很多,可以促使朝廷重新修法……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区|
牙克石市|
琼结县|
朔州市|
英吉沙县|
丹巴县|
溧阳市|
中西区|
安仁县|
祁东县|
布尔津县|
汕头市|
华蓥市|
疏勒县|
马鞍山市|
威海市|
会同县|
衡阳县|
定边县|
拜城县|
灯塔市|
利辛县|
林西县|
永吉县|
包头市|
阿荣旗|
海晏县|
于田县|
岑溪市|
垦利县|
兴义市|
西峡县|
姜堰市|
赫章县|
阳江市|
望奎县|
阳泉市|
安多县|
海安县|
河池市|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