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能怎么樣-《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不過趙昺卻尷尬了,他初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哪里懂得這些,又沒有治國治軍的經驗,于是參照自己前世管理企業的模式管理部眾,反倒暗合了循名責實的法治基礎,使帥府上下形成了事事有人管,盡心盡責的行事作風。可隨著行朝的遷入,又把以儒治國的制度帶到了瓊州,雖然他也進行了抵制,但是……若是能徹底實施,自己恐怕也裝不下去了。
所以說趙昺今天受了點腌臜氣實是自找的,但是作為儒法治國的最大受益者,這點氣不高興也得受著。好在他堅持以法治軍,沒有讓其波及軍中,而潛邸舊屬仍然保持著令行禁止的習慣,得以給自己找回點兒面子,也給了那些不安分的家伙些警告,這比之罰點俸祿要管用。
準確的說趙昺今天是在生魏天中的氣,也是在生自己的氣。他發現人在私利和群體利益之間做出選擇真的很難,雖然有身不由己無奈,無力改變的痛苦,但仍然讓他的內心頗受煎熬,感到彷徨無助。大有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感概,可更多的是負罪感……
不過趙昺這次臨安城之行也沒白去,次日的晨會陸秀夫已經下令開始清理宗陽宮周圍的住戶,并擴建真圣宮以便將北宮中的各路神仙都‘請’到那里去安身。而魏天中也協助調集修復所需的材料,收集從宮中流散的御用之物,以備所需;同時開始調集工匠整修太廟,打造儀仗。禮部則呈上入城典禮的行程安排,及細節清單。
趙昺閱后照準,而他當前最關心的當然還是擴軍,此時宋軍除了留守瓊州的第十步兵師,已經全部投入戰場,但是要守護漫長的長江防線,鎮守收復的各州府,緊靠這十多萬兵力是肯定不夠的。如今除了籌建內河水軍和征募十萬新兵外,他仍覺不足以填補空缺。
現在趙孟錦所領的四個師已經兵至江州,全部收復了長江下游各個重鎮,就地轉入防御,他下旨任命趙孟錦為江南東路制置使,負責建康至江州的防御江防及州府的守備。第一師駐扎建康,以陳鳳林為鎮撫使;第二師駐蕪湖,以劉志學為鎮撫使;第三師駐扎于池州,以莊思齊為鎮撫使;第四師駐扎在江州,以孫愷為鎮撫使;五師暫留紹興,以冉安國為鎮撫使。
當然憑借這點兵力是難以守護這么大的地盤的,趙昺下旨以各師為基礎,將團擴編為師,団屬炮兵營擴編炮團。然后整編成為一個軍,下轄三個步兵師,軍屬輜重團、警衛團和騎兵團、炮團和一個斥候營。各軍繼承原有番號,下屬各師改成一零一師、一零二師及一零三師,各軍皆是以此類推。而第十師現在瓊州,可先行參與整編,其余各師在戰事結束后照此辦理。
如此一來,每軍轄兵力近四萬人,可增加兵力三十萬人,禁軍兵力可達五十萬。而考慮到來日的復國之戰,還需組建二線兵團,平時鎮戍各地,戰時作為后備力量,按照慣例仍成為廂軍。不過暫時限于財力,暫時只能列入計劃,待戰事告一段落,形勢稍緩后開始組建。
趙昺知道這種外重內輕的兵力布置是十分欠妥的,一旦內部有事發生,就不得不抽調禁軍前往鎮壓。因而現在只能著令各地方州府先行組建鄉軍,由他們負責地方治安,緝盜平叛。另外的措施就是盡快實施新政,安撫民心,清除蒙元殘余勢力和漢奸,消除不穩定因素。
大規模的擴軍帶來的是對武器和軍資的大量需求,趙昺知道僅憑都作院和匠作司的力量是難以保證供應的,他只能一邊擴大匠作司的規模,增加各式火器的產量,一邊將些輔助的盔甲和器仗交由民間作坊生產,以便能保證所需。不過又使得財政支出大為增加,而前些年攢下的家底兒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幾乎消耗殆盡,全靠繳獲、罰沒的財產支撐。
這不能不讓趙昺感嘆打仗真不是鬧著玩兒的,燒錢的速度堪稱神速,而自己的好日子真是太短了,熬了這么多年兜里剛剛有幾個余錢,轉眼就沒了,再這么下去自己的小金庫只怕也保不住了,而發愁的日子也又到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山县|
东光县|
濮阳县|
涞水县|
塔城市|
安化县|
大洼县|
青州市|
梁山县|
灵石县|
乌苏市|
麻江县|
龙泉市|
阿拉善左旗|
马尔康县|
扶风县|
康定县|
深州市|
罗甸县|
济源市|
阿拉尔市|
新乡县|
江山市|
长治市|
大田县|
阳朔县|
肇东市|
江川县|
苏尼特右旗|
昆山市|
保亭|
大连市|
三台县|
吕梁市|
西平县|
壶关县|
淄博市|
新平|
新河县|
临泽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