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不能錯過-《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隨后蒙哥汗戰(zhàn)死,引發(fā)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而這也使黃金家族間積蓄了四代的矛盾引爆。忽必烈雖然打敗了阿里不哥,但作為全蒙古大汗,他的地位并沒有得到全體宗親的承認。忽、阿爭戰(zhàn)之初,欽察汗國宗王別兒哥曾向雙方派去使者,勸其和解;察合臺汗國的阿魯忽雖然示好于忽必烈,但并不服從他,并且積極侵占原屬大汗直轄的河中地區(qū)。旭烈兀傾向于忽必烈,不過是希望忽必烈承認其建國的合法地位。
所以忽必烈的登上汗位的代價是促進了蒙古汗國的分裂。術赤汗國雖未公開否認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但已不服從其的統(tǒng)轄。伊利汗國是承認忽必烈大汗地位的唯一汗國,然而旭烈兀未奉大汗之命,擅自據有原大汗轄地波斯建國。旭烈兀與忽必烈的關系,與其講是附屬,毋寧說是同盟。至于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根本就不承認忽必烈自封的大汗。察合臺汗國向中亞的擴張已非名義大汗忽必烈所能控制……
趙昺前世自幼所學的就是元朝國土包括了中國華北、中原(金朝)、吐蕃、遼東、高麗及北亞、中亞、西亞、東歐等地,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帝國。而歷史文獻中也常常把欽察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的統(tǒng)治者統(tǒng)稱為“西北諸王”。
而趙昺剛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面對這么一個超級大國想想都肝顫,自己即便打敗了忽必烈,人家哥兒幾個也不會干瞅著,若是一同起兵來援,自己就要與四大宗國對抗。這簡直就是一場小型的世界大戰(zhàn),以當前的實力分分鐘就得被虐的滿地爪牙。
如今親身到這個時代溜達一圈后,才發(fā)現真實的歷史都是被那些文人粉飾過的偽史,蒙古四大汗國只是在名義上尊奉元朝皇帝為宗主,以“宗藩之國”自居,但實際上具有半獨立或獨立的地位。忽必烈是在繼承蒙古本土、金朝舊疆和大理國的基礎上建立了元朝,后來兼并了南宋,形成新的元帝國版圖。
由于元朝皇帝擁有蒙古大汗的稱號,在若干歷史時期曾被西方蒙古四大汗國認可,常使人誤以為元朝就是蒙古汗國的繼承者;元代漢文文獻狃于華夏傳統(tǒng)的正閏觀,刻意強調元朝的正統(tǒng),批判西北諸王的“叛逆”,暗示西北諸王應從屬蒙古大汗(元帝)等等,這些都使元朝與四大汗國的關系變得模糊。
這些汗國與元政府的關系,雖然有親有疏,但畢竟不同于今天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大體上說,伊利汗與元皇室同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后裔,他們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與元朝政府的關系,經歷了復雜的變化過程,而欽察汗國與元朝相距最遠,早已有獨立化的傾向,又因海都割據勢力的阻隔,與元朝的關系相對而言比較疏遠。
蒙古在成吉思汗時代汗位強大時尚且要恪守成規(guī),汗權微弱時更不能違背傳統(tǒng)。事實上游牧社會氏族議事制、家產分配制、軍事民主制等傳統(tǒng),在汗權不振時,一直助長著汗國領主或封邑那顏的獨立傾向。經過蒙哥、貴由及忽必烈歷次爭位戰(zhàn)爭,大汗的權威已然進一步被削弱,忽必烈不僅未能重振蒙古汗位,還使得汗國徹底走向了分裂。
所以趙昺以為蒙古黃金家族第一次爆發(fā)的汗位之爭可視為成吉思汗的兒子之間的爭奪,第二次則是拖雷家族與窩闊臺家族之間的爭斗,第三次則是拖雷家族兄弟間的血拼,那么這次就可以視為忽必烈家族內部的斗爭。因為其它黃金家族的后裔基本上已經可以視為獨立,元帝國誰當皇帝與他們沒多大關系。
趙昺由此判斷當下只要自己的勢力不觸及蒙古本土,其它汗國就不會參與其中,且其內部也有各自的問題,能不能及時出兵尚是未知數。當下自己此戰(zhàn)尚只涉及江南,與他們并沒有直接的沖突,因而還無需擔心蒙古的四大汗國會出兵干涉。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麦盖提县|
隆子县|
东莞市|
海安县|
开鲁县|
游戏|
永春县|
黎城县|
安宁市|
灵璧县|
宣武区|
齐齐哈尔市|
报价|
宣恩县|
洱源县|
轮台县|
忻州市|
平阴县|
浠水县|
大渡口区|
三都|
泾源县|
丘北县|
旺苍县|
北碚区|
平潭县|
宁德市|
抚松县|
鸡西市|
霍林郭勒市|
南陵县|
枣强县|
元谋县|
无棣县|
葫芦岛市|
缙云县|
丰县|
寿阳县|
田林县|
吉林省|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