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激戰-《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說話間,闖過速射炮的封鎖的敵軍已經開始集結,卻沒有如前幾次一樣全面開花,而是集中兵力于右翼主陣地與白虎嶺的結合部,在棱堡三段界墻間同時展開強攻。趙昺看后不能不佩服劉國杰選擇的突破點是十分刁鉆的:
一者兩部的結合部往往是防線上最為薄弱的地方,大家都以為有對方在,而對此產生忽視,結果就成了兩不管地帶;二者他們同時向相鄰的突出部發動攻擊,使得防守方難以相互支援,雖然承擔攻擊的右翼部隊會承受極大的壓力和傷亡,但是為了贏得勝利,局部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元軍在靠近城壘后,迅速分成數隊,弓弩手在后向城墻上放箭,而前鋒則舉著盾牌,抬著云梯,冒著彈雨試圖突破攔住沖到城下架起云梯。但是別看墻不高,可要靠近并不容易,那個盾牌其實更多只是個心里安慰,根本無法擋住近距離的火槍射擊,幾番沖擊都止步于壕溝前,用他們的尸體將壕溝再次填滿。
但是元軍正確的戰術還是給城壘上的宋軍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弓箭手對他們的威脅最大,低矮的城壘可以讓元軍弓箭手不需拋射就能直接射上城頭,事先搭建的戰棚除了遮陽擋雨之外似乎成了雞肋。而且元軍十分注重騎射,設有專門的弩軍,其中不乏百步穿楊的神箭手。雖然他們有胸甲和頭盔的防護,可仍然造成了傷亡。
不過嚴格的訓練之下讓宋軍仍然能保持忙而不亂,在軍官的口令下采用三段射的方式,輪番上前射擊,以不間斷的火力將突進到城前的敵軍擊退,使他們難以靠近城壘,架設云梯。而面對弓弩的威脅,宋軍也利用奔雷銃和霹靂炮向城下射擊,殺傷敵弓箭手,減輕火槍手的壓力。
趙昺更為擔心的卻是白虎嶺方向的戰事,他雖看不到進展如何,可清楚那里可以說是整條防線上最為薄弱的環節,尤其是端頭陣地,整條防線不足百步,為了與城壘銜接只能修建在山腰部,使陣地狹窄局促大隊人馬難以展開,且那一段地勢平緩利攻不利守,又無法得到炮火的支援。但是一旦被攻破卻能威脅到核心陣地的安全,甚至導致整條防線的崩潰。
而趙昺的擔心不是多余的,白虎嶺陣地的實際情況確實不妙。元軍一般只有騎兵才著鐵甲,步軍則多為皮甲,只有少數軍官才穿鐵甲。而今日進攻的敵軍皆穿重甲,皮甲外面又穿鐵甲,只這豪華穿戴就表明他們將這里當成了打開整條防線的突破口。
面對蜂擁而上的敵軍,防守的宋軍士兵以火槍攢射進行阻擊,但是狹窄的陣地使他們難有回旋的余地,無法實施三疊射,只能采用一人負責射擊,其余兩人在后裝填的方式保持火力不間斷,如果出現火力間隔,則投擲手雷將敵炸散,而一旦射手陣亡或是受傷則由立刻由后備射手接替,打成了添油戰術。
戰斗最為激烈的時候,奔雷銃連續發射之下導致溫度過高,射手已經不敢裝填,擔心塞入的藥包會發生自燃,將自己先給報銷了。而火力的缺失,讓敵軍突進到不足陣地二十步之內,防守的軍兵甚至發起了數次反沖擊,挺著刺刀沖出陣地,與敵肉搏,才將敵擊退穩住防線。
隨著敵軍援兵的不斷加入,敵軍的沖擊一個波次接著一個波次,如海浪般連綿不絕,被擊斃的敵軍尸體鋪滿了整個山坡,但是仍然死戰不退。前沿的宋軍傷亡也隨著戰事的激烈而增加,調上來的預備隊也皆加入戰斗,才能勉力守住陣地……
“令騎兵旅向敵后迂回,接到信號后立即發動進攻;命一旅列隊,準備出擊!”激烈的戰斗持續到了未時,敵軍雖然多次攻至城下,但是都未能上城一步,卻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攻勢漸漸趨弱,在又一次打退敵軍正面進攻后,趙昺終于下達了反擊命令。
一旅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從隱蔽地出發,在火箭彈掩護下自城壘上預留的通道出城列隊,迅速以營為單位排出一條相互間隔十步的三橫隊戰列線,在軍鼓和軍官的口令聲中排著整齊的隊列,邁著同一步調的腳步向前挺進,一時間鏗鏘的踏步聲取代了山谷中回蕩的槍炮聲。
看著一個個整齊的方陣以排山倒海的氣勢齊步向前,剛剛退下去的元軍不禁失色,他們萬萬沒想到在山谷的深處還藏有這樣一支生力軍,也急忙集結列陣準備迎擊,但慌亂中由攻轉守談何容易,這時一支騎軍沖出,興奮的大呼小叫的率先迎了上去……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江县|
玉溪市|
武邑县|
贵南县|
噶尔县|
涪陵区|
墨竹工卡县|
鸡东县|
义乌市|
睢宁县|
平陆县|
紫阳县|
黔江区|
伊春市|
宜兰县|
屯昌县|
广州市|
本溪|
仪征市|
临邑县|
广东省|
西盟|
师宗县|
蓬莱市|
富民县|
洞口县|
黔西|
富源县|
喀喇|
民县|
韶山市|
泾川县|
富裕县|
耒阳市|
贵州省|
章丘市|
钟山县|
加查县|
枣强县|
长岭县|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