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開火-《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步軍作戰中往往是在行進中最容易受到攻擊,而騎兵也當然不會放棄這個良機。前時宋軍依托城壘,借助山勢地形堅守不出,使得上都軍在付出不小的代價卻未見寸功。而當下宋軍終于走出了城壘,敵騎馬上意識到苦等多時的戰機終于到了,即便整隊發起攻擊,三百步的正面上向宋軍沖過來,欲沖破他們單薄的陣線。
“立定!”聽聞鼓聲一變,領隊的軍官戰刀一擺,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口令,各個隊列幾乎同時止步,隨后在軍官連續的口令聲,迅速由行進隊形轉換成射擊橫列隊形。
“準備射擊!”聽到口令聲,第一排軍兵迅速由肩槍轉換為舉槍動作,同時打開保險,將槍口對準前方;第二列軍兵則提槍在手向前跟進三步,最后一列保持肩槍動作跟進六步,縮小了兩隊彼此間的距離。
準備口令下達后,但是田忠并沒有急于下達開火的命令,他審慎的看著奔馳而來的數百敵騎,其呼喝著,揮舞著馬鞭,催著戰馬加快速度。他十分了解火槍的性能,為了檢驗燧發槍的性能,小皇帝曾經進行過實驗,豎起了一面寬大的帷布,作為模擬敵軍的靶標,然后令一個步兵營在不同的射程上對靶標進行設計。距離一百五十步時,命中率只有二成多,一百步時能提高到四成,在七十步時命中率便能達到六至七成。
因而每名有經驗的軍官都明白一個道理,交戰中開火的距離越近,殺傷力才越大。對于騎兵沖擊首輪射擊就必須予以重擊,打亂他們的進攻勢頭和節奏,而以騎兵的沖擊速度,也就留給他們三輪釋放的機會,所以必須要給予敵重創,才可在隨后的近戰中取得優勢。
由于兩軍相距只有三箭之地,元軍騎軍必須在短時間內將速度提上來,戰馬經過不斷提速已經由小跑轉為快跑,現在兩軍相距已只有百步,他們必須在剩下的極短時間內把馬速提到最高以增加沖擊力,同時摘弓搭箭,準備首先以箭矢先將陣型打亂。而在這個距離內好射手已經能將箭矢射入敵陣,他們迫不及待的射出了第一箭。
箭借馬勢速度更快,殺傷力亦越大,但元軍發現眼前的宋軍便如木偶一般,即不舉盾遮擋,也未出槍攔阻,看到不斷有敵中箭到底,心中不禁狂喜,要知道無數的敵軍即便豎起重重障礙和擺出槍陣都難以阻攔,因而他們堅信僅憑三道人墻無論如何也難以阻擋自己鐵騎的沖擊。
“開火!”敵騎進入了射程之后,雖然看到有軍兵中箭到底,但是田忠依然沒有下令射擊,直到敵軍沖入最佳射程,他才猛的揮下戰刀道。作為一旅之長,他的特權就是有馬騎,武器就是除了一桿火槍外,多了這把指揮刀,而他身后的旗手即刻揮動紅色指揮旗將命令傳達給所屬各部。
‘砰、砰、砰……’幾百支火槍同時打響,如蝗的彈雨傾瀉到迎面而來的敵騎身上。火槍巨大的貫徹了擊穿了敵騎兵的鎧甲,好無阻礙的撕開他們的肌體,而余勁未消的沖擊力又將他們掀下馬去。而中彈的戰馬也好不到哪里去,被擊中要害的頃刻仆倒,受傷未死的負痛之下亂蹦亂跳,將身上的兵丁掀下馬去,甚至在馬群中胡亂沖撞,使得整個騎兵集團為之一滯。
后續的騎兵眼見前鋒紛紛中斷落馬,但也來不及躲避,只能硬撞上去,但為之所阻速度也慢了下來,隨后又是一聲轟響,彈雨再次撲面射來,悲劇再次重演。而伴隨著第三次射擊后,能夠沖到宋軍陣前的敵兵已經不足一成,他們面對的卻是如林的刺刀。
連番打擊下,戰馬的速度一降再降沖擊力大減,而失去速度的騎兵就是快肉,他被涌上的宋軍兵丁圍住。往往不等他們的彎刀揮下,身下的戰馬已然先挨了一槍,接著身側一柄刺刀已經穿透其鎧甲,將其順勢挑落馬下,不等掙扎,只覺身上到處漏風,幾柄刺刀又捅進他的身體。后邊的殘騎見情況不妙調轉馬頭斜刺里兜個圈子便回跑,身后卻槍聲再起,能有幸逃過攢射回到本陣的十中無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新野县|
南宁市|
东明县|
靖安县|
绍兴县|
宽甸|
康马县|
石首市|
陈巴尔虎旗|
濮阳县|
岳普湖县|
武鸣县|
阳原县|
南漳县|
纳雍县|
大同市|
嵊州市|
永安市|
凤冈县|
牙克石市|
桦川县|
滁州市|
措美县|
桓台县|
东平县|
册亨县|
瓦房店市|
盐源县|
湟源县|
乌拉特中旗|
南平市|
泰兴市|
南昌县|
西昌市|
略阳县|
南通市|
贵定县|
五家渠市|
丹凤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