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704章 機遇-《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先生所言正是,兩線作戰動用兵力已經超出了朕的構想,若是傾瓊州軍力,遭敵偷襲將有自斷根基之虞!”趙昺言道,“而要解瓊州之困,只能動員閩贛、閩廣、漳廈、兩浙等地的各軍同時舉事,吸引各地敵軍,使敵無力用兵瓊州,可如此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陛下此言差矣,他們在各地蟄伏數載,控制了大片區域,正可借機收復州縣,使各處連成一片!”應節嚴言道。他清楚小皇帝一直擔心的是過早的暴露實力會引發元軍的大肆清剿,因而遲遲沒有發動,當下仍然難以下定決心。

    “應知事所言甚是,若敵酋忽必烈一死,各處宗王將前往奔喪,選出新的汗王,那時兵力一空正是各處用兵之機。”陸秀夫也點頭道。

    “嗯,陸相之言有理!”趙昺點點頭……

    按蒙古習俗,新大汗確立,必須經過宗親聚議的忽里臺大會通過,才能成為合法大汗。雖然忽必烈在策封詔書中以成吉思汗的遺訓作為冊封太子的根據,但這種確立儲君的方式并不符合蒙古習俗。外宗宗王對于忽必烈繼承汗位便多有不服,前有四大汗國的分崩離析,后有兄弟阿里不哥的爭位及窩闊臺一系的宗王的反叛。最高汗位轉到拖雷系后,繼承汗位的長子蒙哥暴卒,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

    阿里不哥作為幼子,已成為蒙古汗國本土的實際統治者。他準備召開庫里爾泰,以確保自己被舉為大汗。而忽必則烈搶先行動,率軍北上,在開平自稱大汗。阿里不哥則在和林稱大汗。一國不容二主,于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大開殺戒。經過多年鏖戰,阿里不哥敗北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為了籠絡人心,沒有殺他,而是作為俘虜囚禁至死。

    另外作為窩闊臺汗國的實際創立者海都,以成吉思汗曾經說出,只要窩闊臺有一個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優先繼承,因此他不斷反忽必烈,積極謀求自立為大汗。他為人聰明能干而狡詐,逐漸糾集部眾,以海押立為基地,勢力日盛,成為窩闊臺系諸王的首領。

    至元六年,海都同八剌等察合臺后王、術赤后王于答剌速河畔召開忽里臺,眾推海都為盟主,一致對抗忽必烈和伊利汗阿八哈,誓約保持游牧生活與蒙古習俗。從此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脫離了大蒙古國皇帝的直接控制,海都覬覦大汗之位,助阿里不哥作亂于前,聯合諸汗國武力對抗忽必烈于后,雙方不斷發生戰爭。元軍雖始終占上風,卻無法徹底擊敗海都。

    傳統上,蒙古可汗有四個斡耳朵,忽必烈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個妻子帖古倫,在他成為大汗之前就去世了。察必和南必同屬于第二斡耳朵。察必的兒子真金被選定為忽必烈的繼承人,另一個兒子朵兒只早死。其他兩個兒子,忙哥剌和那木罕,都未被選定為繼承人。

    但是忽必烈對他們有足夠的信任。忙哥剌被立為安西王,鎮守唐兀之地;那木罕則是北安王,鎮守原女真之地。此外其五子忽哥赤封為云南王,鎮守西南;奧都赤為西平王,以西夏之地為領地;還有討伐安南失敗的鎮南王脫歡,被貶到了鄂州鎮守江南之地。他們皆手握重兵,汗位的潛在爭奪者。

    另外蒙古習俗幼子守業,幼子在繼承父親財產、地位方面居于優越地位。因此真金的太子之位至少在蒙古貴族中間是有爭議的。北平王那木罕為幼,至元六年忽必烈派他進攻海都,結果兵敗被俘。十年以后,當他回到大都,對忽必烈封太子一事大為不滿,他曾問忽必烈,其聽后大怒,斥而逐之。這說明真金雖被封為太子,其地位與中原王朝歷代的儲君并不一樣,而在真金的政治生涯中也受到了諸多的限制。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源市| 台东县| 文成县| 合水县| 宁陕县| 淅川县| 铁岭县| 长葛市| 合水县| 灌南县| 卓尼县| 河南省| 金川县| 乡宁县| 建水县| 扶风县| 抚州市| 芦山县| 北宁市| 永春县| 内江市| 体育| 望奎县| 靖江市| 大荔县| 余姚市| 仪征市| 勃利县| 临城县| 隆回县| 漠河县| 通辽市| 海阳市| 汝阳县| 五常市| 嘉义市| 徐闻县| 临猗县| 加查县| 永定县| 山丹县|